网络公司追求PV值,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造成许多泡沫。毫无疑问,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但是创业网站只能以发展泡沫为己任。
任何公司成立之初,当然都想快速获得第一桶金,但是在没有客户基础和人脉关系的情况下,难于上青天。对于刚创业的网站,要获得收入、利润、稳定的现金流,当然也要沿用传统经济的办法:制造产品、洽谈客户、建立商业关系。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商业合作是非常残酷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产品不成熟(甚至没有称得上产品的东西),在客户面前,特别是大佬客户面前,是非常弱势的,没有足够的管理技能和沟通能力来建立商业关系。所有这些赚钱的要素都是稀缺的。
面对这种商业环境,创业公司只能从事“操之在我”的部分,也就是“烧钱”做内容,吸引眼球,获得宝贵的PV值。当PV值达到一定的流量以后,化蛹成蝶,获得一定的江湖地位,从而具备了上面所说的稀缺资源。这条道路已经被在网络先驱所证明。如果一个网站没有化蛹成蝶,获得的这些注意力就没有价值,成为纯粹的烧钱,这个公司也成为纯粹的泡沫。
泡沫也分为四类:
第一类泡沫是网站的活跃用户数,也就是注册用户中,比较活跃的用户数有多少,除了现金流之外,这差不多是网站最值钱的东西。各个网站免费也要发展电子邮件,就是为了获得自己的活跃用户。网易的丁磊在其他方面,一般不和别人较劲,但是有人动他的邮件奶酪时,他马上就发急。
第二类泡沫是注册用户数,就是一个网站的注册用户数。校友录的用户就属于此类。
第三类泡沫是点击率,或者说是PV值,就是网站被浏览的频次。
对一个网站来说,注册用户是选举中“铁票”,PV值就是选举中“空气票”。获得铁票要靠组织资源,获得空气票需要有效的宣传和造势。
第四类泡沫是概念泡沫。这是互联网比较“另类”的泡沫,专门为VC准备的。一般来说,同一个商业模式下,只有做到前三名的网站才能“化蛹成蝶”。为了表明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别人不同,造出一个不同的概念是必须的,有些概念被深化成一个商业模式,有些当然就成为纯粹的泡沫。和大家的印象相反,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人对互联网都很精通,他们大部分是随大流,所以只要把概念炒成一种趋势,VC就不得不投资。博客、搜索引擎、社区等都是例子。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制造“泡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应该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只不过有最终能变成现金流,有的变不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