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新浪开博客以来,法案网友非常捧场,向我提出了“博客的赢利问题”,我对他的问题有一个简要的回答,现在发表在此,以便和更多的网友分享。
也可以看见,现在的四级考研托福托业的火热,足见教育市场的庞大。
而制定一个国内的对就业有帮助的新标准,所开发的市场潜力不可谓不大。
下面是我的回答:
法案网友探讨博客赢利之路,选择了教育,有相当的远见。中国的教育市场,仅仅是外语培训市场(包括出国、职称、商务英语、四六级、少儿英语、中学生英语补习)规模估计答100亿以上的市场,所以中国广义的学习市场(不涉及正规教育)应该是这个市场的若干倍。但是,在这个市场中,网络能做什么?博客能做什么?
我们可以把学习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功利动机,为了出国、就业等;二是愉悦动机,就是学习就是为了自己高兴;三是功利和愉悦相结合的动机。出于功利动机的学习,需要有一个
在网络上进行博客教学,是否可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当于个人“开馆授徒”,正象法案所言,这确实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是我们的先贤孔子的传统,而且符合我们前面谈到的“长尾理论”。现在的问题如下:
教学互动中的“面对面”沟通包含了许多非语言的信息,老师可以察觉学生是否听懂,网络暂时还不能实现,即使在博客比较个性化的沟通中也存在问题。所以博客之间最好的沟通就是存在知识水平相接近的人之间,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我写博的原则,可能有人认为太通俗。
对于功利目的的学习,通过博客教学,谁来给你发文凭或证书呢?并且文凭或证书的权威性,谁来保证?如果没有证书,这个市场不会发育起来。
对于愉悦目的的学习,博客是比较恰当的方式,但是用户的支付意愿的不高,这样的学习最好可能会演变成爱好者的聚集地,和网上的各种论坛类似,成为网上的各种“读书会”。
对于功利和愉悦相结合的学习,博客是比较合适的,用户有支付意愿,问题的焦点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名师”在网上,因为“名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名师需要考虑自己的机会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博客进行教育,同时取得赢利,我个人认为,现在在逻辑上还不是“封闭的”。正象我前面文章中所谈到的,任何一个使人十分兴奋的商业模式,首先必须在逻辑上封闭的,然后再谈论可操作性,最后再考察团队的执行力。欢迎网友们就这个话题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