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联想之二------关键要素分析

(2006-03-21 15:42:20)
今天上午,有一位在我们学院读项目管理的在职研究生,请我指导她的硕士论文,比较凑巧,从2000年开始,她就进入网络行业,作为创业者,经历了网络经济波浪起伏的酸甜苦辣。他们的团队最早从事网站的建设工作,2002年时,网络经济陷入低潮,公司不得不转型从事企业
信息化
的建设工作。三年的摸爬滚打以后,企业总算站稳脚跟,现在发展为50多人的队伍,每年有1000多万的现金流。虽然企业的生存问题解决了,但是由于从事的业务比较传统,想象空间有限,风险投资不感兴趣,不可能去Nasdaq了。现在Web2.0风潮再起,这个团队又重出江湖,正在开发一个无线平台上的博客,已经和VC们进行了若干次接触。

  这个案例应该是中国本土互联网创业者比较典型的代表。我请教他们六年的创业过程有什么经验,她总结了三个关键的要素:一是创业者是否拥有创新优势;二、团队是否具有执行力;三、建立竞争门槛(人气聚集)的时间。

  对于网络经济来说,创业开始的时候,必须具有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并且有相对资源优势,比如技术、资本、人脉关系等。建立在一种技术支撑之上的创新被认为是最具有优势的。具有创新优势仅仅是充分条件,拥有非常优秀的创业团队是必要条件。团队可以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团队可以校正操作过程的偏差,困难的时候团队之间可以互相鼓励。关于第三点,我们需要仔细解读。在开创业策划会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现象:某一个人突然提出一个天才创新想法,其他人激动不已,现场的气氛激励着大家的情绪进入正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但是当激情已过,我们对这个创业想法进入深入思考和调研时,经常会发现,这个想法逻辑上不是封闭的,或者这个想法早已经被别人实施。一百次的“天才”的创意中,如果有一次在逻辑上是封闭的,又抢在别人前面,这就是一个创业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往往比较短暂,不可能永远被你独家拥有。第一,聪明人还有很多,他们也会想到;第二,资源拥有者也很多,他们投入资源的强度很大,构成对创新者的威胁。比如,方兴东从爱好出发,最先推出网络的博客模式,但是新浪的博客却后发先至,人气很旺。所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一定的竞争门槛,既是创业成功的前提,也是创业成功的结果。否则,就可能成为先烈,为别人做嫁衣。一般来说,建立门槛的时间,取决于资源投入的力度,因此,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就可以比较快建立竞争门槛,争取时间上的优势。

  传统行业创业者和互联网相比,可以发现有明显的不同。在传统领域创业 应该也有三个要点:一是企业前期生存所需要的基本客户;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顺势而为;三是完成积累以后适时创新。在国外,市场已经基本成熟,在传统行业创业比较困难,就是开一个餐馆,适合的位置也已经被人占据。国内的情况不一样,社会剧烈转型,市场快速的变化,提供了很多创业机会。传统行业的创业,有一个规律成为“做熟不做生”,比如 一些公司的营销副总带领一班人另起炉灶,

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如果下海之前,口袋中有十个客户的名单,生存就没有问题。 企业的发展最好顺势而为,随着行业扩张而扩张,所以选择行业成为在传统领域创业成功的关键。当企业发展有“家底”以后,面临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进行适时的创新,才能摆脱竞争的“红海”,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互联网创业链条从创新开始,获得网民认可结束,传统行业从客户开始,能够主导新一轮的创新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