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零三)
(2020-06-23 06:33: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对京城大院的记忆完全是儿时的记忆,即便之后的若干年又回去过,也是匆匆忙忙就没有细致地去看,都说物是人非,说实话,除去那几座拆不掉的大楼,剩下的也找不到物是人非的感觉,完全成为了一个陌生的大环境,你就不敢相信自己的儿时在这里度过,而这里的人看你的目光也怪怪的,觉得你的凝视有点不得劲,感觉像是小偷在侦查线路一样。
最初的记忆大院的正门在东面,战士站威严站在那里,也正是他们的威严让你多少有了一丝安全感,记得很清楚每次出门都要带通行证,一个人想要跑到外面玩觉得都很难,因为他们会截住你问你去那里,问你是大院那个楼的,防备家人不知道跑出去走失了,假如跟几个小朋友一起外出,就很少遇到让你自报家门的事情,现在直到那时对住在大院里面孩子的负责任。
来人大多从大门口的边门进去,一进到大院里面左手边就是大院非常有名的“大灰楼”,靠东边正门的是四百号楼,整个大楼的长度估计有一百多米,有十二个门洞,在大楼的两边还有贯穿的涵洞,现在想想估计是为了消防用的,也是为了到后面捡拾从楼上掉下来的物品的便道。
假如跟着大人出大院,回到大院以后,一定是穿过大灰楼的门洞,走近道回到跟他相对的二百号楼,假如是小伙伴一起,绝不会走近道,而是沿着大马路走到大院的办公大楼前面,最明显的标记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竖起来的一个雕像,后来听说这尊雕像是中国美术界的大咖设计制作的,现在的历史价值远不如它的艺术价值。
在那里经历了太多儿时的回忆,那个顶礼膜拜的岁月,儿时的我们不知道那些,觉得更多的人到这里表忠心,跳舞觉得好玩,到后来要求所有人愿意的话每天都要过来早请示晚汇报,感觉跟教徒的做法一样,我们是带着好奇的玩性,跟这到哪里看热闹,有时候也会跟着众多的人振臂高呼。
每当广播里开始播放音乐的时候,知道又有重要的消息传达,孩子们知道又有热闹戏了疯一般往那里聚集,要知道很有可能从哪里的办公楼上撒传单,传单上写着号外,至于什么号外也不知道,疯着跟着抢那些传单就是为了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红的黄的绿的,拿回家里面也都成为了生炉子用的物品。
从办公大楼正对着是一条大马路,一直通向我们的小学,其中经过一百号楼,经过二百号楼的西侧,对面就是大操场,经过当时大院领导的住宅,感觉在一个小山坡上,院墙外面是三层方滑坡,那也是我们而使放学后玩的地方,站在最上面一层有登高望远的感觉。
不仅如此,最上面那层用水泥把路面都抹平,站在第二层与最上面一层的高度正好是我们写作业的高度,所以更多时候都是我们这些同学在那里写作业,实际上就是相互抄写的过程,很快作业就完成了,便开始了约定好的游戏,最常玩的就是看谁从上往下跳的快,在从下往上爬的快,放心自己永远也得不到第一,原因很简单个头太小,往下跳的速度还行,往上撑的速度就基本上没有了。
有时候玩累了便坐在最高一层往远处看,看到有同学经过便会捣乱,特别是女同学经过的时候,根据她的步伐喊一二一,女同学故意不按照我们的步点走,感觉变得一瘸一拐,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同学们便会哈哈大笑,在喊着瘸子瘸子。
不过这些恶作剧也是要承担风险的,有的女同学回家跟他的哥哥说,他哥哥也时不时会找过来,看到之后我们会疯一般四处逃窜,同样也达到了女同学哥哥想要的效果,那时候觉得每天不找点事情没意思,好像这一天就不过瘾,后来大人总结的对,说我就是一个贱皮子,一日不挨揍就难受。
从大领导家的外墙继续往南走,经过大院的第一招待所,那时觉得特别神秘的地方,经常停着一排小轿车,后来听说那是宴请客人的地方,所以经常在那里看到警卫,在大院的几年里只进去过一次,还是因为躲避冰雹才允许进去的。
第一招待所再往前走又是两排家属宿舍楼,自己有几个同学就住在那里,当时上学的时候特羡慕他们家就住在学校对面,上学不用早走,放学出了校门就到家了,心想我要是能住在这里就好了,忘了一点真的住在哪里老师家访就太方便了,跟在小城自己居住的地方离学校特近,结果所有的家访我都逃不掉,一顺腿就到我们家了。
我们的学校就坐落在路的尽头,再就是一条东西向的大马路,连接着大院的西半部,就像我写的那样最初记忆中的那个居住的地方就在西边,沿着学校往西走,用不了十分钟就走到了,很遗憾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被称作为305的四合院被拆掉了,那里承载着儿时朦胧的记忆,也算作是最甜美的记忆。
大院里的路都是正南正北,只要你沿着大路行走,你就可以绕大院一周,只要你有体力,这样的绕行也有一番景致,那就是自己儿时的做法,只要是跟着小伙伴们一起,散伙之后自己一定会逐一地送他们回到家门口,最后一个自己回家。
并不是我有多好的人缘,而是自己知道在外面比在家里面更感觉自由自在,回到家里面自己的表现让几乎所有人都讨厌,经常在家里面被不停呵斥,感觉在家里面不如在外面舒服,所以自己故意拖延回家的时间。
在记忆中大院的西门里大礼堂不远,从西门出去往北走就直接通向公主坟的商业街,那时候公主坟商业网点是附近几个部委大院居民周末最喜欢去的地方,记忆中哪一个周末家长心情好了,便会在吃完早饭以后,问孩子们谁愿意跟着大人去公主坟商场,不要以为我会欢天喜地的提出要求,那基本上是我哥哥的专利,自己知道即便跟着一起出去了,也会因自己的表现而遭到训斥。
有了经验教训的我,不会去提出要求,知道大人回来以后一定会有犒劳我的物品,自己还可以利用他们不在的期间跟小伙伴们玩,觉得也比自寻烦恼强,估计这也正好迎合了大人的想法,看着大人带着哥哥走了,心里面有点酸楚的感觉,但很快听到小朋友的下楼的声音,自己也就顾不过来那些了,出了门爬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拐过两个湾就到了一楼。
当然,通往公主坟商业网点也并非就是大人的专利,小伙伴也有时候组织一起去那里望梅止渴,也不是想买什么好吃的,几乎都是身无分文,但是不影响那里的好东西带给自己的无尽遐想,再回大院的路上每一个人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等有了钱自己最想买什么,小朋友说的那些自己听了以后不言语,他们不知道自己早已经感受过了有钱以后满足想法的感受,即便这种感受是小伙伴的慷慨解囊,但也算作是自己经历过了。
永远不会忘记小伙伴在公主坟商业网点里面的食品商店的柜台上买的那些好吃的物品,牛皮糖,大虾酥,水果糖假如买二十块,一定有我七八块,假如是买了点心,知道从那里往回走到大院也吃不完,便会跟着小伙伴去乘公交车,公主坟也是一路公交线的西边的总站点,在那里乘上公交车一路坐着去,品尝着美食,看着沿路的风景那种幸福感觉是更多同学没有感受过的。
不过还有一点也是别的小朋友没有经历过的,就是家人知道自己的那个小伙伴偷家里面的钱带着我潇洒,采用最严厉的家法惩治,似乎让我通过切腹的疼痛来知道获得不义之财要面对的是什么,那次臭揍确实感觉是前所未有,不过时间是抚平创伤的良药,没有半个月又在想那个小伙伴了,知道他也经历了跟我一样的家法,我们是同病相怜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