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三十六)
(2019-07-10 07:17: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老母亲家里面养了一只宠物狗,最早好像是喂狗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跟吃人饭了,每周六到老人那里探望,狗见到我欢的不行,自己分析估计能看出我属狗的,有一点同类的感觉。但是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宠物,并不是不好玩,而是,嫌它身上有味道,在老人家不可能经常洗澡,而那只狗又调皮,到院子里解决个人问题,方便完了情绪大振,直接就地打滚,洗的再干净的皮毛,也经不住在地上打滚折腾,很快洁白的皮毛就变得脏兮兮了。
但是,每次在老母亲家吃饭,绝对那只宠物狗,最喜欢在我座位下呆着,知道一个有同情狗的在哪里,绝对会让趴在桌子底下的这兄弟吃饱,平时老人不舍得喂的好东西,自己趁老人看不见,直接放到桌子底下,让狗改善生活,居然那只宠物狗觉得不过瘾,便会用它的前爪抓我,意思是告诉我它还没吃饱,赶紧喂,什么时候它不在我座位下了,证明已经吃饱。
有两次吃红烧排骨,自己趁大人没看见,放到桌子底下一块,狗立刻发现便叼走了,我以为是找地方去慢慢品尝,过了一会就回来,又用爪子碰我,知道还是想吃,自己又夹了一块排骨放到嘴里,但没有嚼,趁大家伙不注意又给了那只狗,狗又钓着走了。写到这里就明白狗为什么喜欢我,我是实实在在对它好,狗是能够看出来,别看我不抱它,关键时候还是找我。
到了新一周,又回老母亲哪里,阿姨见到我跟我说,你上个星期回来是不是喂小狗排骨了,我说有这回事情,阿姨说,你别再给它吃这些东西,他不吃都藏到它的窝里面,时间长了排骨都臭了,后来发现在他的垫子下面好几块已经臭了排骨,我们分析估计就是你干的好事。知道老人不好意思说我,让阿姨提出他们的反对意见。
发现老母亲家里面养的那只狗的这个习性与我很相似,我也喜欢把自己喜欢的物品积攒起来,不舍得用,总觉得有这些物品的存在,自己心里面就有一种安全的感觉,不过我的这种做法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自己书写的一张纸,以至于到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必需品,内心里面都有一个多多益善的想法,在外人感觉这是一种病,在自己这这里就没别人的那种想法,用那句俗语说,家里有粮,心里不荒。
从小时候有记忆开始,自己非常地喜欢攒空白纸,后来自己分析原因,是上学时候可以用的本子就很少,自己想写写画画也找不到可以用的纸张,我曾经写过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没有作业本的记忆,书包里放着一个“石板”,类似于现在的黑板,四边用木条嵌着,中间的地方可以用粉笔和化石做的笔在上面写,由于粉笔不经用,所以老师让家长买“石笔”,所有上课学的东西都要写在石板上,之后再用抹布擦掉。
我曾经写过,不知道是石板的质量问题,还是石笔的质量问题,我是班里面最快让石板变成大花脸的同学之一,知道肯定不是第一名,估计也要是前六名,老师看到那大花脸的石板一点办法没有,字摞着字,也不知到那个是新写的,那个是早前的,带着的那块抹布,老师一看就让我扔到垃圾桶里面,估计是太臭了。
后来分析那时候呈现出洛阳纸贵的局面,主要是我们的制造业不行,特别是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主要都去生产大字报用纸了,从三年级开始用作业本,之前就没有这样的待遇,而作业本半学期也只有两本,唯独我要多出一到两本,并不是我喜欢学习,是我写的太乱,写错了去擦,有没有好的橡皮,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看到那么脏乱的作业,只好忍痛撕掉,为了这些不知道挨了多少揍。
二年级的时候运动开始,大院里面的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还有喜报,各种颜色的纸都有,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为了叠飞机和弹弓用的纸子弹找纸,到了晚上趁着没人的时候跑到贴大字报的地方,裁剪大字报底下的留白之处,不过用那些制作的飞机是不敢带回家里面的,让大人知道只是从这个渠道获得那一定会挨臭揍。
也许正是这些儿时缺纸的现实,留在内心深处深刻的记忆,所以一旦有了机会可以得到纸张,一定会先给自己留下富裕,但是,到了小城以后对纸的那种需求依然十分的旺盛,虽然老父亲那里有带回来公用信笺,但是家里面大人命令不准用,说是这些纸张都不能外传,自己想不通,上面什么也没写,能泄什么秘密。后来大人告诉我们,坏人可以模仿这样的便签。
到了工作以后,由于最初在办公室里面工作,感觉稿纸离自己很近,但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去拿,需要用的时候去要几张,也不舍得用,留下来几张放在自己的抽屉里,那时候已经与高中同学有书信往来了,觉得使用这样单位的便签有面子,岂不知,信的书写不在于纸张的样式不与不好,关键是你写的内容怎样,是不是对方喜欢看,写得精彩,用草纸又何妨。
就这样一点点地克扣公用信笺,自己积累了一些,但总觉得不够用的,把这些纸放在自己的箱子里面,再就是放在自己的抽屉里面,抽屉加装上锁,别人绝对用不上我的这些“富裕”,索性就不让他们知道。那种感觉像是自己的储蓄一样,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积攒那么多的信纸,而且那时候好像也没什么更多的书信任务了。
现在来看那时候的想法就是有病,离开了办公室到了疗区,没有了克扣单位信笺的机会,又发现了医生每天填写的病例,后面可以当信纸用,特别是病例附页,跟作文本的样式差不多,所以把精力用在拿一点病例纸上,趁人不注意就拿上十几张,很快就有了新的纸张增长点,到离开第一个单位不客气的说,病例附页最起码有个几斤的重量。
没想到去了帮助工作的那个机关,又是一个宣传部门,那里的稿纸堆在那里随你自己去拿,一看不多了,便直接去总务处领,填一个单子,一大摞稿纸就到手了,好像是纸用得越多,证明工作干得越多,所以到了那里我最欣慰的就是纸张随便的用,假借着回家抄稿子,经常拿好几本信笺带回家,其实一本也用不了,剩下的就成为了自己积累,那时候自己的这个毛病可以认定为假公济私。
除去公用的信笺,自己一度对本子也有一种偏爱,对发的本子很多时候不舍得用,相信将来一定会用上,而且还可以当礼物送给自己的那些文学朋友,因为,工作以后发的本子与上下期间的本子质量大不一样,无论是纸的克数,还是得印刷精美程度都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发的本子也不舍得用,放在自己知道的地方。
到了自己说了算的时候,让办公室的人印制信笺和本子一定要好的纸张,不仅如此,还要准备一些跟机关相同的信纸,写材料用信纸,发公函以及上报材料用带单位名称的信笺。印好以后让办公室的负责人给我拿上来一大摞,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让自己心里面满足,弥补儿时自己对纸的那种渴望。
这些做法跟老人家的那只宠物狗的习性没什么区别,喜欢藏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好在日后的时间里慢慢的享用,谁还知道会变质,让家里人厌烦。狗是不知道这些,而自己谁还知道四十年之后的情况竟然是无纸化办公,电脑几乎代替了文字书写,电子邮箱替代了我们的书信往来,自己攒的那些纸,眼睁睁的看到他们变得陈旧发黄,最后两次搬家不得不一次性处理给收废品的大爷,就像家里面的老人把宠物狗藏的那些骨头扔掉一样。哎,真的是此一时,彼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