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30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三百一十五)

(2018-11-27 07:33: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朋友说,你写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你的记性真好,其实自己也不是特想写那些事情,退下来以后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每天自己的活动轨迹也没什么变化,跟上班时候一样,变化的是不需要去固定的单位上班,而是在家里面上班,去书房也算做事上班的内容之一。

 

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日子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假如每天重复的去写这一天的事情,估计很快博友们就看腻了,所谓的新鲜感,就是与之不同,所以把自己曾经发生的那些事情,还能记住的那些事情,一边回想一遍记录,呈现给读者,那是一个真实的我,不过也不否认在一些事情上也并不是最真实的去写,还给自己的虚荣心留足了面子。

 

法国哲学家卢梭的《忏悔录》我看过,我没有他那样的坦诚,不过到后来看国外的人谈他的这本书和谈他的这个人,发现也没有在书中展示最真实的自己,现实中的他比书中表现出来的自己更有故事,褒贬不一,假如拿到当下大家一定不会有那么高的评价,特别是在国内一定会说他道德沦丧,因为他的婚姻和对家庭的态度很难让人去理解,但是这就是卢梭真是的本性,好像与之他的学识与他的生活相比较而言,更多的人看中了他的学识,至于他一塌糊涂的生活上的事情,大家都不回去提及,假如我们不去翻阅一些资料,更多的人是不会知道他的那些糗事。

 

自己一直在想,假若再过十年,自己还能活着的话,自己应该能够将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写出来,那也是自己生活中曾经历经的事件,这些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有的影响巨大,那都是年轻时候不计后果造成的,不过自己并不后悔自己曾经所做的那些傻事,没有那些经历就没有生活的丰富多彩,毕竟一度沉湎于这种幸福的感觉之中。

 

自己写儿时犯的错误比较多,写了自己经常被“武力”镇压的情况,其实现在来看自己那样去写,还是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虚荣,觉得儿时的调皮或屡教不改,只是记吃不记打的原因,在笔墨中把自己写成我本善良的好孩子,其实,自己知道那不过是当下自己与之绝然不同的一种沾沾自喜,不敢想假如真的没来到小城,依然在大院里跟那些问题孩子呆在一起会怎样。

 

到现在自己非常地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小时候跟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对他的未来影响非常之大,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那也给人有了一种曾经的印象,除非你一直优秀下去,假如你一旦又出了别的事情,更多的人就会说,本质上你就是一个坏人,这些例子数不胜数,用自己的话说,绝对是印象病。

 

也许我说的这些很多人不认同,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公安系统对那些犯了事的罪犯要登记注册,再有类似事件就要到公众网上去查,经办机构自然就想到了那些犯这类事件有前科的人,前科就是印象病,就是印在一些人脑海里的烙印,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改变一个人的印象非常之难。

 

其实,自己写儿时的自己也没有完全直白的去写,也有涂脂抹粉的嫌疑,要知道那时候周围的叔叔阿姨对我的那种头痛劲,远不止我写的那样,即便自己觉得心地非常的善良,可是在打仗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显现是真实的善良,要不是有人阻止或拉着我,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自己内心里面就一个想法,至对方于死地,那种恶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激发起来的,像一头并没有睡沉的猛兽,稍有动静就被唤醒,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请。

 

再就是自己虽然经常碍于面子参加一些自己并不想参加的集体活动,也许是直觉告诉我可能那些活动有危险,所以自己就想打退堂鼓,但是自己在大一点的小朋友鼓励下,就忘记了最初的那种想法,跟着就去了,去时候一直的害怕,特别的恐慌,害怕别的小朋友出事咬出自己,但是,越是害怕越变为现实,听到自己熟悉的小朋友被学校叫到教导室了,心里面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这种直觉在儿时就特别的灵敏。

 

很快老师出现在教室里面,在她嫌恶的目光里知道要倒霉了,她根本不需要说话,用手指点你一下,接着手指往回一勾,便知道这是叫你出去,假如你装糊涂,下一步毫无疑问就是被揪着耳朵拽出教室,自己心里面本来就虚,一看老师的脸色就知道什么事情,赶紧站起来走出教室,跟在老师的后面到老师办公室里面,在那里你只能坦白从宽,之后按照要求写出检查,让家长签上字交到老师那里,可想而知接下来要面对和经历什么。我曾经写过老师早就跟家长联系过了,家长早已经气疯了。

 

其实,真的有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自己想干的,为了大集体的利益,维护领导的权威,只能跟在后面成为了跟随,老师说是帮凶,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就一点没干,可是事情败露自己逃不了干系,他们不知道撤离的时候自己跑得最快,可以说是第一个跑回家去,根本就没跟着他们去分享胜利成果,但是坏名声与那些享受成果的人一样,遭的罪也同样一样,那时候也在想早知道怎样也是挨揍,还不如跟着享受一下,占了便宜挨揍还不觉得亏,什么没捞着还遭同样的罪,有点得不偿失。

 

到了工作以后,开始喜欢文学,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特别理解大学生杀人之后的那种恐惧和心理折磨,跟小时候自己经历的太相像了,虽然儿时一起做游戏,学者革命烈士的样子被敌人抓到后宁死不屈,坚决不说出同志们的地点,更不说出组织在哪,可是在现实中那有这样多的坚强战士,老师一训斥,家长两巴掌,就把一起做的事情全盘交代了,像我这样的跟随就等着接下来的传唤吧。

 

儿时的经历对自己后来的阅读真的很友帮助,经常能找到类似的情节,萨特的著名小说《墙》说了一个激进组织组人被抓以后,被施以酷刑让他说出组织在那,那个人为了减轻痛苦,也不想出卖组织,就胡乱说了一个地方,没想到那些人去哪里真找到了那个组织的负责人,这个故事作家想要表达生活的荒诞性。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想编一个事情骗过老师和家长,没想到说的那个地方还真的找到了小伙伴藏的物品,但不是我们的小伙伴,是另一帮子孩子做的事情,找到了不属于我们的物证,我们就成为了罪加一等,在家长和老师的威逼利诱和酷刑下,不得不承认是我们干的,你坚决不承认都不可能。

 

有很多经历过的事情,现在是不能去涉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大家都认为这些事情不再让人大跌眼镜,就像我写儿时的那些事情,大家看过以后不过是哈哈一笑,同样很多事情经过多年的沉淀,在展开它让大家了解内容,不过是取悦大家一乐而已,不过大前提假如还能再活十年的话,自己知道要写的东西太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