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中)
(2018-08-16 06:58: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人的虚荣心都是这样,先想到的是可以给自己争得荣誉,充分满足虚荣心的事情,其实到现在想一想,法定代表人意味着什么,权利?感觉权利不是什么好事情,所有的权利都意味着将要面对责任,权利与责任成正比,就像我经常说的那样,权利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所向披靡,用不好的话可能会伤及自己。
世界上没有一厢情愿的事情,而且所谓的法定代表人你不过就是一个代表,还有管辖你代表的组织,后来我听说在小城类似的事业单位近万个,加上在工商登记注册的法定代表人就有几十万个,用别人的话说,满山猴子还属不着你腚红。
组织上给你压的担子不觉,误以为是你的荣誉,到退下来以后才明白,当一个合格的法定代表人有多难,你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且不说每年递增的业务计划,从组织建设到安全生产,以至于防火防盗,计划生育等等,这些都是法定代表人要面对的事情,你所有的虚荣就在别人言不由衷叫你到的那一声职务称谓,处长怎样,部长怎样,主任又怎样,不都是干具体工作的人吗,级别比别人高不到哪去,在我看所谓的法定代表人多的就是一个责任。
年轻时候根本理解不到这些,当官的想法一直折磨自己,可是在四十岁之前,感觉根本就没这种可能性,虽然在三十岁之前自己混到了机关团委副职的位置上,在年轻人那里感觉已经是很大的职位了,但是你自己知道那是兼职工作,只有一把手才是专制团干部,兼职的理解是什么,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着配合好机关团委一把手把团的工作做好,讲实话就是组织年轻人一起玩而已。
不过那时候年轻,不会想到这些,别人喊你一声高书记,心里面那才是一个舒坦,可是你不知道喊你这一声职位,你就要有水平和能力驾驭这项工作,一旦让年轻人知道你不过是一个排位,那你就一文不值了,好在那时候大家并没有对这些事情想得更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平和的状态,工作起来也还算做事顺风顺水。
我曾经写过,在第一个单位终于熬上了一个小官职,服务公司的副经理,那时候全国类似这样的经理不客气说有几百万,而自己那时候还真的挺在意,拿着印的名片见人就发,就怕别人不知道你是副经理,而现实中我这个副经理就是在办公室里接电话的,再就是为总经理动议举手支持的,领导班子三个人,我跟总经理一举手,少数服从多数,我的作用就是这些。
后来去了接待科虚荣心没变,拿着接待科副科长的名片,就差站在马路上散发了,最可笑的我已经写过,把自己家里面的电话都印在上面,就害怕别人找不到你,假如那时候像现在那么多的诈骗犯,估计自己早就让人骗死了。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名片乱发,被一个人捡到,在夜总会里面潇洒玩了以后没钱结帐,信誓旦旦写出借条,拿出朋友的名片说这是自己的名片,作为证明,明天不来结账就打电话找我,上面不仅有家里电话,还有单位的电话,就这样被放走了,结果要账的来电话,这才知道被坏人利用了。
把话说的有点跑题,主要是写法定代表人的事情,其实去第二个单位之前,自己曾经有过一次短暂法定代表人的经历,那同样是在机关帮助工作时候的事情,在机关某一个部门帮助工作,具体工作就是听领导的指示,让你干什么不能有怨言,反正每天杂七杂八的事情不少,其中也包括领导家里面的私事,帮助工作的劳动态度基本上跟民工差不多,那时候还算年轻,有的是力气,扛个煤气罐一溜烟就上到六楼,提着空罐三步并两步下来了,留给领导干活利索的印象。
正因为自己勤快,得到领导的信任,这时候按照要求要成立职工读物发行社,目的是规范机关印刷书籍的渠道,走市场化的道路,同时也可以试验一下挣不挣钱,领导想得挺好,每年机关发给基层的图书近上万本,走发行社的途径合理合法,而且还可以带来效益,规范乱出书带来的一些弊端,领导粗略算了一下,按照目前的书籍下发情况,一年下来营业额怎么也要二三十万,按照百分之八纯利润,也要有个三万两万的效益,那时候就是大钱了。
这项工作又落到了我的头上,因为领导知道自己买了很多书,也知道买书的渠道,认为这件事情让我去做最好,岂不知,买书和卖书是两回事情,领导吩咐了,也不好说什么,按照要求去了工商局,办理了小城首个以职工名字的读物发行社,注册资金不怕大家笑话,一万元,估计是同类型的发行社注册资金最少的,自己就成为了那个发行社的法定代表人,办公地点就在机关部门里面,工作人员加领导就是我自己一个人,但是申报的时候自己编了很多人。
领导同样找你谈话,说第一年作为试验一下,就不跟你下达计划指标,希望你能够在未来的五年内,年销售额要达到五十万元,毕竟咱这个牌子是代表全市职工的,这里的发展空间很大,自己也想第二个担任任职期间领导找我谈话一样,很认真地点头表示同意,让领导放心,不辱使命。
随后自己还真的到图书批发市场转了一下,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我们想象中的那些经营方法,都不是市场化经营的路子,是机关作风下的经营,下文件通知到这里来购买图书,而那时候各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进书渠道,你这里没有强制性,他们可以给你面子象征性的买一点,也可以跟本不理喻这些。
面对机关里面的事情就更复杂了,印刷书籍和材料都有个部门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块蛋糕你想夺过去吃掉,休想,人家根本就不听你的那一套,为此部门长门之间相互斗,最后到领导那里也都不了了之,因为领导也知道部门里面没有点可见的利益是没有工作积极性的,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这些事情,我们之前想到的那些都成为了泡影。
其实完全可以让机关先期在文化市场里面租一个店面,把全市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批发到哪里在派发到基层,真正走市场,可是,既没有资金,领导也不想租房子,说,你就看着做点就行了,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干。就这样一腔热血最终在无奈的现实面前打了退堂鼓。依然在办公室里面发通知,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态度经营,发展到最后会是怎样不言而喻。
在最后清理结算的时候,还好没有像有些单位出现一个大窟窿,发现经营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还有点利润,利润的出现,除去我的工资在机关里开,接书和送书机关派车,最关键是帮助兄弟城市的一个领导卖了一批书,书的标价挺高,但是给我们的折扣也挺大,部门长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我写的通知上做了认真的修改,把征订变成了丰富职工文化的必备工具书,必须购买。算下来一共卖了一百多本,纯利润两万多元,这算做我的功绩,但是与自己一分钱的关系没有,因为发行社的账目由部门财务负责,职工读物发行社的法定代表人当了不到两年就改为他人了,我去筹建另一个新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