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遐想(之三十三)

(2017-12-03 06:54:3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一书,第一个采访的作家就是当下走红的美国华裔作家哈金,艺术家、雕塑家贾真耀推荐给我的哈金“代表作”《等待》一直放在陋室床上的书堆立面,不是不想去看,翻了一下,感觉好像是看过,所以就没接着去翻阅,而且对这个作家不是特别的了解,在看这个采访的时候,从网上看了对他的介绍,是这样说的:

 

 哈金(Ha Jin1956年生于辽宁的一个偏远的小镇里,十四岁的时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他的部队驻守在中苏边界。他在军队经常编写宣传材料,这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在部队里勤奋自学,表现积极,他在一个偏远地区,当了三年铁路话务员。77恢复高考,他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后来又在山东大学攻读美国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移居美国,目前住在马萨诸塞州,在波士顿大学教书。他用英文写作,除了写小说,还写诗。他的两部诗集分别是《沉默的间歇》(Between Silences)和《面对阴影》(Facing Shadows)。哈金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词海》(Ocean of Words)获得1997海明威文学奖,《在红旗下》(Under the Red Flag)是本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军队和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作品蕴涵着个人的、历史的、政治方面的思考。2000年还出版过短篇小说集《新娘》(The Bridegroom

 

长篇小说《等待》(Waiting),1999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等待》讲述的是一位叫林孔的军医近二十年间的感情故事。林孔受家庭安排,娶了没有文化但很贤惠的妻子淑玉,由于两地分居,感情平淡。林孔后来爱上了护士吴曼娜,才决心与淑玉离婚,但淑玉不接受。根据军队里的规定,如果分居满18年,婚姻可以自动解除。一年又一年,离婚不能实现,爱情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在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时候,作者出色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贯穿全书的,是严峻的党性原则对人性的约束。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将故事叙述得酣畅淋漓。

 

哈哈,这是百度上的解释长篇小说《等待》,其实作家想要表达的远不止这些,又何止是对人性的约束,作家笔下的社会形态就是这样一个他一人性的大环境,作者不过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用这样一个看似禁锢人性的角度去表现,我们延伸的去思考,造成这个压制恶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从这一点上去考虑,我们就知道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想这也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在这里需要点明的哈金只是他的笔名,其原名叫金雪飞,他到美国后因西方人叫不习惯金雪飞,他曾在哈尔滨(Harbin)读大学四年,又非常喜欢这个城市,所以说哈金是由哈尔滨而来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对这位作家不是很了解,但是在看采访他的时候,他对文学创作谈了一些我认为很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东西,我下面把自己画出来的他的一些谈创作的看法摘抄下来,首先说,我认为他谈的很对,就我而言应该说受益匪浅,在这里转抄想必对于身边那些搞创作的人也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小说家的功力往往在于创造细节的次序,并能让故事在这个次序中自然地展开。这就需要运用想象力。原生细节本身根本构不成故事,只是事件。(书中第5页处)

 

小说家必须有这种随手就拿出符合故事逻辑的细节的能力,因为写作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大量需要这种想象的微小细节来使故事丰满,使文字富有质感。当然还有一个比例的问题,不能光罗列细节,那样会破坏故事的流动感。一般来说,凡是能够展示人物内心和生活质量的细节都应该设法融入到故事中。特别是长篇小说,要给人经验充沛的感觉。(书中第5页处)

 

普世性强调广度,永恒强调久远。(书中第7页处)

 

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新故事,但老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讲,如果运气好,可能会讲出新意。(书中第7页处)

 

华丽的辞藻往往用来掩饰内容的虚浅,只能给人空洞和虚假的感觉。(书中第7页处)

 

凡是人们不说的词,不写进诗里。(书中第7页处)

 

小说很难做到对时代的完整体现,但可以创造完整性的感觉。(书中第12页处)

 

新鲜的题材并不等同于文学价值。(书中第12页处)

 

在历史的浩劫面前,文字往往是无力的,无论怎么写也很难做到恰当。(书中第13页处)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而文学的任务是怎样把它变成今天乃至明天的新闻。说白了,就是怎样将一个动人的而又不完全依赖于时间的故事。(书中第15页处)

 

知识分子也是普通公民,不应该把自己的命运跟其他公民的命运分离开。眼下,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更像是既得利益者。(书中第16页处)

 

最难的是找到正确的叙事角度,找到以后就不那么难了。(书中第16页处)

 

我的原则是把故事讲好,讲清楚,让细节说话。(书中第16页处)

 

人物的安排决定故事的规模。(书中第17页处)

 

上帝在历史的暴力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书中第19页处)

 

优秀的作家必须有不同的眼光,看问题独到。(书中第22页处)

 

存在的方式不同,写出的作品也不一样。(书中第22页处)

 

大家也没有什么“顺利”的感觉,一本书比一本书难,就像爬山,越爬越艰难。(书中第22页处)

 

靠畅销成名是短命的。(书中第22页处)

 

国外的作家都没有什么所谓的安全感,写不出作品你的文学生涯就没了。(书中第23页处)

 

国外的小说家基本上是独往独来的,纽约上州住了一些作家,他们从来不跟外界来往,只是出书时露一下面,做做宣传,平时就专心写作,有的甚至十几年也听不到他们的动静,还有些作家出书时也不跟外界打交道。(书中第23页处)

 

过去从来都是现在的一部分,一旦上了路,你就回不去了,只能往前走。(书中第26页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