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西北行(之六)
(2016-04-10 05:26: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到兰州的第二天,旅行社没有安排参观项目,并不是不想安排,由于路线太长,怕耽误晚上回来赶火车的时间,例如,去麦积山石窟来回要跑五百多公里,遇到堵车的情况,晚上去敦煌的火车就耽误了,所以只好早晨继续带他们去品尝另一家有名的兰州拉面馆,听说好在那家拉面馆离宾馆距离不太远,一行人马去了那里,带着满嘴油出来,这伙人就分开活动了,一部分人走“景点攻略”,继续寻找城市里的景区,听刘团长说他们几个人去了黄河大铁桥北边的白塔公园,不瞒大家说,我已经去过两三次。
白塔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三台大殿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藏石丰富,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公园山顶的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是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由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而成。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圆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白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却毫无损伤,显示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科学之精巧。
白塔山树高林密,曲径通幽。站在山上,游客可一瞰兰州全市景观及九曲连环的黄河。
那年在这里开全国的会议,京城的大领导也到会作重要讲话,那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大领导对我不错,经常守着其他城市的同仁提及我,表现出一种关系很近的样子,自己飘飘然也,后来知道自己犯了狐假虎威的毛病,其实,这位大领导就是去小城次数多一点,而每次接待都是我陪同,包括到省内的其他城市,自己作为接待工作人员自始至终,现在知道不过是混了一个脸熟,并没有更深的交往。
其他的同仁都比我清楚,伴君如伴虎,所以有意识与大领导保持距离,咱不知道这些,兰州同行的领导利用空闲期间带着京城大领导去白塔公园看看,顺便也叫上了我,自己感觉很有面子,大摇大摆的跟在领导的后面,后来知道兰州的这些领导绝非等闲之辈,肚子里感觉个个都是满腹经纶,再给领导讲解白塔的时候,把历史渊源也讲了一遍,穿插了很多传说故事,很生动,领导听得很满意,自己闻所未闻,碍于面子装成一个懂的样子,不停地在那里点头,领导高兴之余转过头跟我说,小高一定要向这里的领导那样,不仅是当工人的头,还要当工人的教员,听到这里自己知道领导看出我的心虚来了。
那次回去以后,买了一本兰州旅游的书,从上面多多少少的了解了兰州很多景点的传说,第二次到那里的时候,虽然绝大多数的记忆都忘掉了,但自己能够说一个大概,对于没来过的游客来说,听到这些也就算作不错了,感觉像是一个有文化的样子,不知道那是照本宣科,只要提前做点功课就完全可以讲出一点。
在我的工作经历里面,我曾经写过在第一个单位干过接待科,所谓的接待科最初是接待全国各地来疗养的人,后来大形势发生变化,疗养的事情急剧萎缩,为了职工有饭吃,不得不接待旅游季节的游客,以及承揽全省的各种会议,上级单位的外地友好城市的来访都安排在单位里面,假如是游客游览景点,一般的交给旅行社,但是,上级派来的客人,他们的参观访问就需要我去陪同,每年单去崂山不下二三十次,崂山景区商铺都混了一个面熟。
为了让外地的同行留下好印象,自己想到了去学导游,可是那时候真的找不到学习的地方,只好听导游讲过的那些解说词,记住一部分,只言片语的讲一点,问多了自己就会答不上来,特别是第一次到小城的客人,他们总会有很多的问题问你,例如这座城市的规模,特点,参观景点的大致情况,经常问的自己答不上来,觉得很没面子,想起来老父亲曾经有介绍请到的资料,回家找了出来,死记硬背了一些小诚和崂山的情况,可以简单的应付上面的一些领导。
过了多年,现在关系不错的业务单位到这里学习访问,假若到景点参观的话,自己不了解的一定要请讲解员,他们可以很详细的讲出来景点背后的那些故事,当然假如是谈业务,自己绝对会让同行们都惊叹不已,毕竟自己考虑工作方面用的心比较多,可是都知道人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是一个样样都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