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西北行(之五)
(2016-04-09 06:15: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别看小城艺术家们在甘肃省博物馆匆匆而看,出来时已经是快下午一点半了,导游把他们拉到了黄河母亲雕像的地方,让他们细致的在那里观看,要知道黄河母亲的雕像已经成为了兰州著名的景点,就像我们小城的小青岛上面的那个白色的灯塔以及下面的那个拉琴的少女雕像一样,是小城的一个象征物。
雕塑家贾老师站在雕塑前给艺术家参观团讲解这个作品的作者,我在观看电视纪录片《敦煌画派》是看到过介绍这尊雕塑的作者的情况,作者何鄂,同样是长期在敦煌临摹莫高窟壁画的艺术家之一,敦煌雕塑和壁画巨大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她的创作灵感,创作的这尊黄河母亲雕塑,获得了很多的国际声誉。
导游是这样介绍黄河母亲雕塑的:“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两点多钟了,小城艺术家参观团的部分团员感觉有点饿了,要求导游带他们去兰州最富盛名的小吃街,垫一下肚子,导游呈现出一种无奈的表情,原本已经安排的中餐,在这群艺术家的强烈要求下退掉了,已经过了饭点,又提出吃饭的问题,真的让导游挺为难,估计是团长看出了导游的为难,告诉他不需要你们多麻烦,告诉我们地点,不在团餐之内,我们去简单的吃一点,不然的话,就没有力气继续参观了。
听贾老师回小城说,导游带他们去了一个兰州闹市区的一个特色餐厅,在那里艺术家们品尝了兰州的灰豆粥、土豆泥馅饼等小吃,饭后心满意足的艺术家们跟着导游去了兰州的水车博览园,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
博览园是以历史上的“水车园”旧址为基础复原建设的,完全再现了兰州水车的真实原貌。为了完整地演示提灌全过程,水车提灌上来的黄河水被引入一块砂田,兰州水车凝聚和表现了兰州人如黄河奔流一样广博的智慧。
南大门
兰州水车博览园的南大门是一个造形独特的木架结构的大门,它是抽象化了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来表达兰州水车这个主题;大门的外形形似两座“山”,分别代表兰州的兰山和白塔山,左边的水池代表黄河。寓意着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
水车广场
进入大门就来到了水车博览园的第一部分—水车广场。水车广场以知名于国内外的兰州水车为主体,并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水车数十轮。兰州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
贾老师说,由于是枯水期,那个巨大的水车并没有转动,所以感受不到水车带给人的那种震撼,我跟他说,要想看水车转动,就要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前几年我曾经去过那里,看到水车的转动,落下的水形成雨雾,在炎热的夏天里给你一种清凉的感觉,很是享用。贾老师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其实我并没有往下说,这些雨雾般的黄河水,落在你的身上或衣服上,干了以后就是一些非常细的黄土,要用水洗掉。
从水车园出来,直接去了兰州黄河铁桥,俗称“中山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是座历史悠久的古桥,是兰州市内的标志性建筑。黄河铁桥是5640公里黄河上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在黄河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6年),名为镇远桥,现在尚存建桥所用一根高三米、重约数吨的铁柱,上有“洪武九年”的字样。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
大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加固,加设了拱形钢架,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伟。现在黄河铁桥已改作步行桥,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记得那年在兰州开会,与胜利油田的同行,还有兰州办事处的主任站在大铁桥上,兰州办事处的主任开玩笑的说,要想省钱回家,从这里抢一个羊皮筏子,沿黄河一路往东,最终就漂到了你的家乡了,胜利油田的同行问他,经过壶口瀑布时如何过去?大家听到这里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