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七百三十四)
(2016-09-03 07:56: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买书这件事情真的让人很纠结,那么多的人跟我说,你现有的书几辈子都看不完,就不要再买了,绝对是一种浪费,你也没有这样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年龄越大越读的速度就越慢,这是你生理机能的一种必然结果,知道这些劝慰都是对的,想到曾经那么喜欢阅读的老父亲,到了现在彻底的看不动了,就剩下坐在沙发上去回想了,他的书屋里面,那些他自己买回来的书籍,就这样一直的摆放在那里,估计这些书将成为大哥继续阅读的资料了,我看了一下自己基本上不对自己的胃口,实话实说,不太喜欢那些书籍。
大家都在宣传电子书籍,说是如何的方便,如何的省钱,但这个倡议我是坚决反对,因为我有切身感受,知道阅读电子作品带给你的烦恼,小城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我是她的粉丝,每次她出新书总会第一个得到她的馈赠,写读后感也成为了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
两年前,这位作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在某一个场合里,说起这件事情,我说希望能尽早阅读,她告诉我,可以将她的修改稿传给我先阅读,就这样她把修改稿发到了我的邮箱,把她的这部新作下载下来,储存在电脑里面,也正巧要出差到外地,带着电脑,准备在火车上拜读。
带着美好的想法登上西区的火车,火车开动不久,就拿出电脑,去拜读这篇作品,后来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的美好,第一个自己掌握电脑的能力有限,再翻页的时候,经常触动到其它键盘,页码会跳到其它的地方,你要凭着自己阅读的记忆,在找回到那里。一两次还感觉可以忍受,但是,经常的这样自己的情绪就受到影响。
下火车前告一段落,记住看的页码,可是等到了去的地方,空闲时间想继续的阅读,发现忘记了页码,不得不凭着大概的记忆,一点点地去寻找。最关键的是看到一些比较好的句子,假若是纸质书籍,我一定会用彩色笔划下来,写上自己的感受,再加上纸条,为的是下一步写读后感用,发现电子书籍无法满足自己的这些要求。
就这样这本书最终也没有像读纸质书那样一气呵成,不得不等到她的书籍印刷出版上柜销售后,买到纸质书籍,才利用一个特别的时间段,一气呵成,不仅如此,把自己的那本书画的是乱七八糟,把自己感觉不错的句子和段落都进行了涂鸦,事后那本书由一个朋友借去看,很快就送回来了,说实在不忍心看我的那些涂鸦文字,他自己去买了一本,这样画书的方法,自己觉得对当初自己的想法是一种记录,对写读后感很有帮助,当然对再次阅读时,了解当时自己的想法也有启示作用。
还有人告诉我,现在到图书馆去借阅,过去一次只能借一本,现在可以借十本,书的品种很多,而且新出版的书目也不少,基本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也正是自己习惯的乱写乱化的习惯,自己不敢去借阅,现在自己到了不画不痛快的程度,借别人的书是决计不可能去这样做的,另外,对于喜欢书的人,都有一种占有欲,看到一本自己十分喜爱的书籍,就有一种想占有的欲望,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所以图书馆基本上与自己无关。
就买书的人而言,那种痴迷程度与赌博和吸食毒品没有什么两样,上瘾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即使现在书买的越来越少,问其原因,是自己外出的少了,自然书店去的少了,与自己逐渐的感觉到,手上的这些书越来越成为了自己的一块心病,看不完,放不下,处理难,都成为了心病中的原因之一,即便是这样,假如有一天到了书城,看到那些新出版的书籍,看到自己还未曾拥有的书籍,还是从心里面有一种占有的欲望。
那时候你不会想这些书买回来以后很可能束之高阁,把这些书打入后宫,将成为新的负担,而是觉得有这样一本书,对提高未来生活幸福指数的一种必然,它们成为后宫里待选的妃子,时刻接受你的享用,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当你的经济承受能力完全可以满足这种要求的时候,那种占有欲达到了最高值,可想而知,不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退回三十年前,那时候正是买书最疯狂阶段,但是,受银两的限制,很多书籍不得不忍痛割爱,每个月就那么点固定的零花钱,几乎买两三本书就没有的闲钱了,那敢不假思索的买书,在书店里面看到许多本书想买,但是掂量一下自己口袋里的银子,不得不千挑百选,选出自己最中意的书籍买回家。
三十年前,有一次自己骑自行车去小城的四方区书店,看到了一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标价是一元两角五分,觉得自己身上应该有这些钱,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把装在口袋里的钱全部翻出来,要知道那时候自己根本没有钱包,每个月的那点零花钱,放在上衣口袋里足以,要钱包根本没用,自己把全身口袋里的钱都翻了出来,数了一下,一元五分,知道肯定买这本书不够,想到附近找人去借,可是周围自己真的没有熟人,没办法求服务员暂时留一下,骑自行车回家取钱,马上就回来买,要知道那时候读者对新书的需求量很大,四方区的这个书店,类似这样的新书每次顶多进三五本,面对几百万人的居住人口,这几本书意味这是什么不言而喻。
自己风驰电掣般的骑回到单位,厚着脸皮找到掌柜的要了五毛钱,不敢多要,顾不上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让掌柜的帮我打一份饭,自己又火速的赶回了四方区书店,找到服务员买那本书,可是那里的服务员告诉我,已经让别人买走了,你知道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也不敢跟人家着急,连忙想到了新华书店发行部的那个熟人,直接骑自行车去了中山路上的发行部,找到了那个关系户,讲明了自己需要的那本书,那个关系户看到我一脸的焦急,答应帮我去找一下,让我回去等她的消息,自己很沮丧的回到单位,但是,第二天上午接到了这个关系户的电话,让我带着钱去那里,这本书终于买到了,类似这样的故事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面太多了。
到了退下来的年龄,没有了其他的嗜好,除去吃饭之外,就剩下买书这一个曾经有的“毛病”,而且这个毛病的犯病程度也在逐渐的好转,属于自己可控范围,这样的去想,既不损害他人,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而且让自己心情变得愉悦,既然这不是一个大毛病,索性就这样放纵吧,都说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极限,那是一个逾越不了的东西,到时候一定会是想买也买不了,像掌柜的形容的那样,连趴在窗台上看光景的力气都没有,买书也就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