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六百三十八)
(2015-12-13 06:26: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单位里的小年轻算下来工作也有四五年了,这些大学毕业生是我的一位朋友介绍来的,他是那个学校当时的人事处处长,听说我需要找几个能干活的年轻人,最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一口就包揽了下来,即便自己知道他所在的学校在小城里面并不是最好的,属于职业技术范畴的大学,但是,干我们这行工作根本不需要那些名牌大学的高才生,用俗话说“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能掌握一般的电脑操作,能正常的表达能力,以及让人说得过去的形象足以,这些条件我的那位朋友打保票说绝对没问题。
我跟朋友的这个学校说起来有缘,他学校的领导曾经也是我的领导,上个世纪末我在机关帮助工作,就在他们的手下干活,其中一个是我的主管领导,也就是部门长,另一个是部门长的主管领导,别看年龄相仿,但是其中一个人进步比他快,自然就成为了他的领导,而且在我的感觉里,他们之间的配合并不是很和谐,我曾经写道过,部门长不比他的这个主管领导年龄小,但是,职位的关系,性格的关系,做人做事的关系,风格都不一样,自然在交往中就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看法,原本都有性格的两个人,相互间斗智斗勇,最终手下的这个部门长最终败下阵来。
每每看到汇报完工作以后的他,回到部门表现出来的那种义愤填膺的样子,就知道在分管主席那里没得到认同,无论是写的稿件,还是在处理问题上的一些想法,领导对手下的人就是这样,不符合他的做事方法,绝对会毫不客气的批评,不管你能不能接受,上面说的话必须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必须完成,完成的好是你的能力,完成不好一定是你把领导意图给曲解了,一句话,领导永远是对的,下面的人永远没有申辩的理由,看到部门长气的样子,也不敢直眼看他,低着头装成忙碌的样子,听他发泄完自己的情绪之后,赶紧躲到外面,害怕连累到自己。
就这样他们两个人共事了几数年,最后实在是无法继续这样的共事,大领导也看出再不解决会影响工作,更看出年轻的手下有点锋芒毕露,所幸也打打他的锐气,通过市里面的组织部门调他去学习,说是为了更好的接班,把分管领导支走以后,部门长可以松了一口气,而自己那时候已经离开了那各部门,虽然同情他跟分管领导那几年的经历和遭遇,但是,我更相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这个人表面上跟你说得天花乱坠,但是遇到真正办事情的时候,就成为了缩头乌龟,这些事情自己曾经写过,当我知道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时候,采取了离开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不过对当官的来说,他永远不会想到底下得人会这样看待自己,自我感觉永远的良好。
生活总是跟一些人开玩笑,我曾经的这位部门长终于有一天得到了提升的机会,而提升的同时又被调离了机关,去的那里就是现在的那个学校,而那里的学校一把手,又正是曾经在机关里的上下级关系的分管领导,俗话说,冤家路窄,避开了七八年的时间,用这样一种方式又“凑到”一起共事,而且还是上下级关系,即便都成为了市管干部,但是,往日的那种尴尬,必须要正面的面对,用我的话说,曾经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要在这时候咽到肚子里面。
后来听说在正副职的这种关系时间段内,两个人相处的还算做事相安无事,我记得是他担任副职期间,我到他们那里联系工作,谈一个业务上的事情,正职接见之后,告诉我中午有事请,就不能陪你一起吃饭了,让我的副手,你当初的部门长陪你们吃饭,拿起电话打给了他,很快这位副职就出现在眼前,那种热情知道是做出来的,当然自己也学会这种假惺惺的热情,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你不学会这些,你就在社会上无法混事,人的两张面孔在当下社会里司空见惯。
那天他做东道主请客,说了很多曾经我们共事时候的事情,自己知道这些所谓的曾经不过是领导为自己开脱的一种方法,他讲了当初副手的一些事情,就像那时候副手背地后跟我说他的那些事情一样,说都是他不够意思,按照他的想法我早就应该进到机关里面工作,都是因为某某不敢正面的跟领导提出来等等,这些话最初讲给自己,自己还真的挺感激他们,到现在自己就权当是看他们表演而已,因为他们背后相互说的都一直,证明他们都没有按他们说的这样去办,更何况是部门长,在那个时候想要谁真的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后来,这位副手终于把书记的位置“占为”己有,也就是说忍辱负重这些年终于达到了与校长同等级别的位置了,在这样的位置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跟业务一把手说自己不同的意见了,可想而知获得这样的言语权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虽然表现出一团和气的样子,但是,背地下他们之间的那种曾经结下的私怨,慢慢就变成了观点的分歧,从婉转变成直白,又从直白变成正面交锋,因为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不在有谁服从谁的道理,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裁判是省一级的领导,后来我的这位朋友很难为跟我说,他们意见相左,对于我们这些具体干活的人实在是太难为了。
后来者两个性格都十分强的领导,终于让上面的领导不耐烦了,在他们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做出了工作的调整,临退下之前都免去了领导职务,离开了工作岗位,听说被他们誉为“谋变”,毕竟他们还没有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享受完他们的快感,即便他们的意见相左,但不影响他们享受对下属一言九鼎的快感。他们退下来之后,我都在马路上见到过他们,我总觉得他们还没有达到退下来的心理状态,还有点端着架子,忘了在大庭广众之中有几个人知道你的曾经,伟大和职位又不写在脸上,他们真的应该感谢组织,让他们从高风险的行业中解脱出来。
那个学校的领导归领导,分配来的这些学生应该说表现得相当不错,现在成为了单位里的绝对主力军,他们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也希望他们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继续保持曾有的那种单纯与朴实,不过这也就是我个人的希望,知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有很多参照物并不是我们可取得,甚至有些做法正在逐渐的侵蚀他们的头脑,这些都是我们防不胜防的事情,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