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7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尘世的佛缘

(2017-01-06 07:01:30)
标签:

佛学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尘世的佛缘

——读作家戴升新创作短篇小说《沙门之缘》有感

 

作家戴升尧新创作这篇作品发表在2016年《时代文学》第一期上,一个好作家不仅仅是给读者讲一个动人的故事,让读者在这个故事中感动,留下最深刻的记忆,而且希望通过作家讲述给读者的故事,启发你去思索所讲述故事中的涵盖的生活哲理,一个好作家就像一个悟了大道的人,他用生活中显浅的道理,开启读者的心智,启发读者对神性的逐渐领悟,我认为作家戴升尧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睿智的修行者,布道者。

 

作家戴升尧新创作的短篇小说《沙门之缘》发到我邮箱里,第一时间就看了,实话实说,震撼我的并不是被他讲述的这个故事的生动性而感动,而是这个故事背后传递给我们的那种精神的力量,通过这篇作品你可以感受到作家在长期的修行参悟之后,达到的一种内心平和的状态,他想告诉我们人感悟神性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近在咫尺,人据有理解神性的某种机缘,就像他这篇作品中的主人公薛亮一样,在没有接触佛教之前,就是一个愣头青,一个胆大妄为的鲁莽之人,黑社会的小头目。但是,作家将这个被更多市民认为得不可救药的人物,赋予了他接受神性的那一部分,从最初的好奇的观望,到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感,从而逐渐变成了一种向往,即便这种向往他说不出来,到最后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反思,顿获禅悟,弃恶从良,这篇作品让我想起《佛教故事集》中讲述的那许许多多的寓言故事。

 

作家戴升尧将这篇作品起名为《沙门之缘》,最初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看完作品之后,回味作家给我们讲述的这个充满禅意故事,明白了作家的用意,我专门到百度上查找“沙门”这个词的含义,通过查阅了解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在百度上对“沙门”的解释为:“沙门又作娑门、桑门,起源于列国时代,意为勤息、息心、净志,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沙门中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沙门分为四种:胜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和污道沙门。沙门音娑门之起源《毛诗。鲁颂。閟宫》:牺尊将将。西汉毛苌传云:牺尊,有沙饰也。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沙,蘇河反,刻凤皇於尊,其羽形婆娑然也。沙门思潮兴起于列国时代,是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思想流派,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

 

还有另一种解释为:“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增一阿含经四十七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看到这里我们大体理解作家起的这个名字所要表达的含义,沙门之缘就是佛缘。在作家的理解中我们尘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与佛有缘,只不过是你是否开启内心里的这种对神性的期盼,作家在这篇作品里选择了一个最普通的人作为引证。

 

也许有读者会问为什么要这样的含蓄的表达,直截了当的说佛缘不更好吗?其实,这也是作家的无奈之举,在当下文学作品的管理制度中,类似于这些与宗教观念比较相近的文字,是很难在我们现行的出版行业里得到首肯,所以不得不用这样含蓄的方法,用现代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去表达,曲线救国这也是作家的无奈。

 

“沙门”这个与宗教密不可分的词,可能有的读者认为难懂,那么接下来看到一个比较好懂的解释,我觉得这也是作家通过这部作品想要告诉读者的东西,说,释迦摩尼佛讲,牛的工作是那么单纯,但是我门做一个沙门(出家人),甚至与做一个佛教徒,千万不要像牛那样笨,不要光在形式上下功夫,比如说拜佛,并不是说拜下去再站起来,而后再拜,好像舂米似的,一上一下,但是为什么要拜,拜什么佛菩萨,既没有观想,也不诚心。「身虽行道,心道不行」,表面上,你在那儿拜佛,好像拜得很勤;你在念佛,念珠拨个不停;你在看经,一本接著一本地诵,你有没有用心去修持呢?身体虽然在行动,而心不在焉,心道不行,那是没有用的。 来自〈行道在心〉章节,明确地指出修行佛道,最重要的在于心,而不是在形式上做给人家看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薛亮是这个故事中的中心人物,算作是当下社会的最底层的人物,这个蹲过几次监狱的人,这个在作家一上来的笔触中表现出冒失鲁莽的人,有着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我们习惯称之为“社会小哥的方式”,看似号称为法治社会的当下,“小哥方式”有点荒诞,可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方式已经存在了多年,作家并没有夸张,读者也不会为这样的情节出现表示惊讶和质疑。

 

作家用他最敏锐的目光,看清了整个社会形态的错综复杂,在这个充斥着铜臭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现状屡见不鲜,这些人分布在我们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生存着,其中有代表社会管理层的市场管理部门,也有代表维护治安和法律的管辖地派出所,更有社会最小元素的街道办事处,还有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这些代表性人物作家在作品中都有所展现,虽然作家点到为止,那是对凸显薛亮的生存环境,做了很好的铺垫,社会的盘根错节,在利益面前复杂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都成为主人公薛亮命运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让薛亮感受到宗教带给他的那片清静,作家不仅把现实社会的这种复杂关系作了清晰的勾勒,同时也表达出参悟给尘世百姓带来的精神希望。

 

作家并不没有把关注点放到揭露整个社会层面上的黑暗面上,作家巧妙地把这些现实中真实的现象一带而过,既表达了作家对社会的形态的清醒认识,同样用这样一种叙述方式,把薛亮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一些部门认为是无可救药的人,作家发现了薛亮身上的那些闪光点,看似他做事鲁莽,但是他对自己手下的人重情重义,薛亮对打工女,也是他的女朋友杨阳的那份真挚感情,表现了薛亮内心里的那份依然存留的爱与善良,而这些就是他具有神性的基本特质,例如对神性的那种敬畏,他跟着舅舅去寺庙里,见圆慧大法师之后,突然产生的参佛的念头,这些发现都是作家对人性的理解之后的精妙之笔。

 

作品里面作家特意安排了一段情节,薛亮跟舅舅拜见圆慧大法师之后,想跟舅舅那样了解佛门,寻找内心里的一种平静,希望舅舅帮他找一个大师,在舅舅的引荐下,结拜了智通法师,并成为他的弟子,授予名号为:圆昇,在这之后的一件事情成为了这篇作品里值得回味的情节,薛亮承包整个街道管理工作的事情被搞定,他用自己的办法将原来脏乱差的两条街道管理的有声有色,自然也有了收益,助人善施的他,自然忘不了跟自己拼命的小兄弟,相约一起去了夜总会,出除去唱歌之外,想到了溜冰,就在溜冰刚开始的时候,薛亮接到了智通法师的电话,告诉他就在练歌房门口,用薛亮自己的话说,经神不知鬼不觉跟着师傅走了。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自己竟然睡在自己的家里面,而练歌房里的那些小兄弟则被公安局一网打尽,薛亮逃过一劫,这个情节看似有点神秘,其实,是作家刻意的安排,那只帮助他的无形之手,为薛亮随后的被陷害蹲监狱,在监狱里躬身反省,顿悟佛法,感受到教义指点给尘世百姓知名的一条自由之路。

 

有一位东方的哲人说过:“人的心灵一旦被世俗的欲望所控制,如果肉体控制了精神,如果欲望战胜了理智,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让外在生活环境控制了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生活,实际上我们应是具有控制权力的主人。”这段精辟的论述在戴升尧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家清楚地知道有神性特制的薛亮,并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立刻就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使他对神性有了懵懂的感觉,但是,他处在生活的最底层,他面对的是自己和兄弟们的生存,面对着无情竞争的现实社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现实社会里面,他不得不依然按照他的方式生存。

 

世界的苦难不能单靠物质力量来治疗,除非人性得以改变,否则,这种物质需要将会不断提高,从而苦难也将会不断地感受,因此,不管有多大的物质帮助,也不能彻底地救治人们的苦难,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是要使人类变得纯洁。是啊,人们都被细小的东西诱惑了,被声色美味香所迷惑了,因此不能自拔,那么让他们学会参悟神性或许是变得纯洁最简捷的方法,我想无论任何教义都可以让被物欲折磨得痛不欲生的百姓从物质的苦海里得以瞬间的解脱,这也是我跟作家戴升尧经常探讨的问题。

 

作家在这篇作品中用薛亮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生活轨迹去写,我认为选这样一个人物是有着代表性的,薛亮代表着生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薛亮身上的闪光点,同样是这些芸芸众生身上具有的,也就是作家在告诉我们,对于神性的感悟,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可能性,都可以通过对神性的参悟得以精神上的解脱和慰籍,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深受印度佛教影响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那部长篇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作品中的两个中心人物,一个是纳尔齐斯,是一个纯精神的代表,崇尚理智,克制一切欲望,终身奉献与宗教事业,是一个生活于知识中的人物;而另一个歌尔德蒙,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热爱生活的人,经历了半辈子浪荡生涯之后,最终回到了修道院,把自己对人生领悟的理念,用于他的雕塑艺术作品来体现,成为了奉献于美的艺术家。

 

黑塞借用纯精神代表人物纳尔齐斯的表述,谈到了两个不同类型生活方式人,对神性参悟的殊途同归的历程,说到:“我们的思想是一种不断的抽象,不断地脱离感性,努力建立一个纯精神的世界。你呢,恰好是把最无常的、最易逝的事物铭刻在心上,恰好要在无常中揭示出世界的意义来。你不是避而不看无常的事物,而是投身到它中间去;通过你的至诚,无常变成了可以与永恒相比拟的东西,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我们思想家力图接近上帝,方法是使世界和他分离。你接近他的方法不同,你爱他所创造的世界,并且对它进行再创造。两者都是人的事业,难臻十全十美,但相比之下,艺术却更纯真。”我认为作家戴升尧这部作品中的薛亮,就像《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的歌德尔蒙,在尘世的生活中感悟神性的伟大,我认为作家戴升尧在人物的思索和理解上与黑塞有异曲同工之妙。

 

薛亮通过蹲在监狱里的那段时间的参悟,让他明白了很多,犹如受到神性指点的他出狱以后面对所有的事情变得平和了许多,就像作家写到的那样:“薛亮自此果然沉静了许多,做事一落一稳的很有章法,顺风顺水的。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薛亮雷打不动地都要来法海寺,先烧烧香拜拜佛,然后,找智通法师聊聊天,请教一些关于人生的事业的等等问题。有时候我也跟他一起去,看到他跟智通法师一问一答无拘无束的对话,我竟一句也插不上话,感觉有些很纳闷。不过我的心里还是挺为他高兴的,他的确很有慧根。”

 

当然,薛亮的这种变化离不开点化他的高人,无论是圆慧法师还是智通法师,他们用自己精神内在的气质和渊博的学识影响着薛亮,让他明白信佛不能光求菩萨保佑自己得到什么,关键是要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要像菩萨那样做个好人。这样菩萨才能保佑你的道理。

 

戴升尧在作品的后边,通过智通大师送给薛亮一幅苍鹰的绘画的情节,借用智通法师的讲述,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故事,苍鹰是自然界中最长寿的鸟,可以活到七十岁。然而,在它活到四十岁左右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同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难以进食。它的羽毛也长得又长又厚,翅膀异常沉重,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候,苍鹰: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再获新生,苍鹰从此开始了艰难的蜕变之路。,它必须拚尽全力飞到山顶的悬崖上筑巢,以防其他天敌的侵害,并在那里待上五个月。在那里,苍鹰要用自己的喙不停地击打岩石,喙的老皮一块块脱落,血也在流,直到喙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地等待新的喙生长出来。它再用新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去。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五个月之后,新的羽毛生长出来了,苍鹰才重新飞上蓝天。苍鹰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人生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盘。

 

这篇作品的结尾,薛亮向他心爱的女朋友杨阳求婚的场面,写的是那么的温馨感人,就像作家写的那样“爱情是感人的,真正的爱情无私的爱情,是感人的,它让人真正成为人,它是超越世俗的一种情感。”我想这是作家给予一每个笃信神性的读者勾勒出美好的未来,就像他最后那句话说的那样:“爱真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我感觉弥漫在在画面中的爱慢慢涌出屏幕,开始在空气中四散飘溢。”我知道这个爱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大爱,是神性的爱。

 

高兵

201588晨与陋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