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七十)

(2014-12-11 04:59:17)
标签:

情感

分类: 感悟生活

很多年没有去展会参观,即便每年有不同的展会很多,引不起我的兴趣,到是身边的朋友有对展会乐此不疲的,自然他们去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为了拍照,去那里拍免费的美女,车展就是最好的去处,几乎在这些朋友的博客上可以看到,那些一个比一个漂亮的车模,一个比一个穿得少的妙龄少女,很是养眼,记忆中自己曾经去过一次,因那时候自己的相机还不尽人意,所以拍出来的片子没有什么效果,自然就不敢在博客上贴出来。

 

那个留着方便面头型的著名作家,同样喜欢类似这样的博览会,他的目的很简单,滑溜眼珠子,再就是去拣便宜,已经成为“石痴”的他,对石头情有独钟,好像每次有类似的奇石展,他总会在那里出现,用他的耐心去砍价,让那些卖家恨得咬牙切齿,最后买到最低价格,我在想假如可以偷的话,他也绝不错过试一下的机会。经常听到他去了那个地方的石材市场,买了什么样的好料,感觉像是娶回来一个如花似锦的漂亮媳妇是的。

 

好像后来对石头的那份痴迷,经过时间的磨蚀,似乎那种狂热有所降温,发现他又从石头方面,改行到对茶艺的研究上,对全国各种名茶有了不一般的爱好,听别人说,家里面已经有了数十种各地的名茶,而且对茶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口味,也可以如数家珍的讲上一通,对不了解茶叶的人来说,绝对会认为这是一位大家,每次有类似这样的展览,他也一定会到那里“阔绰出手”,像存石头一样的开始存茶,感觉石头的增值概率,不如茶叶上升的空间高。

 

在一个不愿意去的理由,小城把展览中心建在崂山区政府所在地,离自己居住的地方实在太远,公车不能用,打车去那里最少要四十块钱,而且打车非常之难,叫朋友开车去,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所以自己一般的就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别人喊的再响,我自岿然不动。包括这几年的国际啤酒街开幕式,绝对多在家里面呆着,想喝啤酒也不会到哪里去,周围的啤酒摊太多了。

 

或许是受这些人的影响,前些日子在小城举办2014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小城举行,一位朋友问我想不想去看看,特意告诉我,类似这样的展会,都应该是在省会城市里召开,这是首次“下嫁”到非省会城市举办,听说这里的主要负责人,跟农业部的官员非常之好,动员之下“尝试”在副省级城市开办,听到这里,莫名其妙说,方便的话就给几张票,朋友拿出来参观票给了我,后来我知道在展览中心邮票可以买,每张叁拾元整,给我三张票就是一百元。

 

心里面不知道这样的展览会到底是怎样,朋友说外地客户来小城将近三万人,规模空前是毫无疑问的,让我多带点钱,遇到好东西一定要下手,感觉那里会有很多好东西一样,在朋友的鼓动下,心里面还真有了一点想去的意思,利用周末的闲暇时间,乘公交车去了那里,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了那里,下车以后发现原本清静的崂山区政府附近,已经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知道这是展会带来的一片繁荣景象,拿着手里的免费参观券,大摇大摆的进入了会场。

 

说句实话,进去没有二十分钟,自己就后悔自己曾有的这种想法,所谓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就是一个大卖场,硕大的展厅里面,人满为患,来自全国各地的厂家在那里展示自己的农副产品,既可以零售,又可以洽谈订购,给我的感觉主要是零售,三四个大展厅都成为了大卖场,前来参观的市民成为了赶大集的主力军,凡是免费品尝的摊位,都会堆着一群人,在那里等候拿到免费品尝的物品,估计不用吃午饭,不同的摊位都尝一点,也会撑的不行。

 

坐了那么长的时间公交车到这里来,空手而归,实在是对不住我的这份“心情”,在四川摊位上留住脚步,买了一包“红贵人”红茶,算作自己没有空手而归,也代表自己对这个展览会做了“贡献”,三百大元,递给销售人员,那人才是兴高采烈,估计自己是他们今天的“第一壶”,那个销售人员主动递上名片,告诉我,假如你喝的好的话,可以打电话给我们,可以继续给你邮寄。

 

转了三个馆,大同小异,实在没心情继续逛下去了,提着茶叶走出展会,直奔公交车站,发现公交车站上人山人海,知道回家的公交车只有一趟,想坐车回去,没有三两个小时估计不行,就在自己想如何回去的当口,一辆出租车停在了自己面前,一位年轻人正在那里付款,天助我也,顺手打开车门就坐了上去,告诉司机师傅,自己要去的地方,感觉他非常之满意。

 

回来的路上,与出租车司机攀谈,问他干出租多少年了,他告诉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干,问他之前在那,他告诉我曾经的物资回收公司,后来的供销社,已经下岗二十多年了。他说,他已经六十岁了,已经办理了正式退休,问他每个月可以开多少钱,他告诉我,每个月开一千多一点。

 

说到这里自己知道这是由于他下岗时间长,企业给他们投的保险少原因造成的退休工资少,我说,理解为什么这么大的年纪还在这出力。他告诉我,与他们一起下岗的职工相比,自己就算好的。在路上他跟我讲了当初下岗前后的经过,和他自己对市区工作以后的那种迷茫与痛苦,后来不得已开始自谋职业,干上了这个行当,在他们同事那里他算作是好的,那些曾经一起的同事,工作是那样的人真,曾来不知道偷懒耍滑,拼了命的去工作,但是依然逃不出下岗的悲惨下场,他讲的细节很动人,知道将来自己一定会把这些由他讲述的写出来,工人都那么听话,但是谁又为这些下岗失业的职工去想更多的事情?觉得参观交易会的收获,远不如我回来的路上,跟这位老大哥交谈的话题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