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四百六十九)
(2014-12-10 06:56:57)
标签:
佛学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从参加工作以来,将近四十年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集的写材料,几乎跟不上领导的要求,每天什么事情不干,一门心思就是如何完成这些让人头痛的文字,即便完成的那些文字,用领导的话说,感觉比你写的博文的流畅程度差的很远,知道这是领导在批评自己没有用心去写,但是,类似这样的文章,自己确实驾驭不了,一句话,身在圈外中,看了一些表面现象,只好照葫芦画瓢,自然喜欢出新意的领导不会认同你的应付制作。
上一篇稿件自己突击出来的,让分管领导过目,估计他心里面有事情,没怎么细致的去看这些文字,就让我上报给相关部门,大家可能不知道,一份材料要经过若干个环节之后,才能够正视的“出炉”,过去认为层层审核那是多余,现在知道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个文件的出炉,不经过缜密的思考,反复的推敲,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明白的人太多了,那个字用不好,都会成为他们日后拿这些文字来说事情的理由,所以现在对各个环节的审查,有了足够的耐心和理解,知道这是为了自己好。
交了稿子心里面觉得一块石头落了地,晚上回到家里面准备写点自己的东西,因为长时间的写这些官样文章,自己内心里有一种呼唤,希望写点自己想写,也愿意写的文字,释放一下自己内心里的那些想法,这些想法一段时间里折磨自己,通过文字的表达,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平和舒缓,也许这才是自己喜欢自言自语的根本。即便写的很短,由于是自己内心想到的东西,所以觉得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自然就会行云流水般的写下去,写完以后有一种得到释放的感觉,知道这种感觉有益于身体健康,突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空气。
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下班回家,刚刚换好在家里面的衣服(睡衣),自己的手机便响了,接起来听出是机关办公室“大秘”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单位,还是在家,心里想到了这个年龄,到了这个早已下班的点,怎么会在单位里面,那是五年前的事情,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现在自己已经没有这样的“革命旺盛的精力”,内心里希望是天天呆在家里面,所以不到下班的点,自己就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告诉“大秘”早已经回到家中,电话那边笑声传了过来,跟我说:请你出来,到你们家附近的小店,聊点事情。知道肯定有事请找我,不好推辞,告诉他一会就到。
在那里见到了他们,很客气的聊了一些其它的事情,由于自己不喝酒,所以看他们在那里推杯问盏,好不热闹,特别是有几个秀色可餐的同行,觉得格外的尽兴,自己等待着他们将要说明的情况,三瓶酒下肚,“大秘”终于开口了,说:今天叫你来的目的,就是你下午让别人送来的那份材料,洋洋万言感觉写得很认真,但是,细细的看去,问题很多,估计在“老大”那里你是通不过,听到这里自己心里面咯噔一下子,觉得这件事情出问题了。“大秘”接着说:“可以看出你的这些文字是跟据上面的报告的形式写的,构架和格式感觉完全一样,估计这样去写不行,要有你自己的特色,咱不能跟上面一样的水平”。说到这里自己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说实话,自己真的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跟另外一个人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文字表述的事情,都是自己不了解的问题,自然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只好按照上面的意思来表述,结果有抄袭上级指示的嫌疑。
坐在那里的各位,都是官样文章的写作高手,听到这里大家都哈哈笑出了声,知道我没有说错什么,只是觉得我的直白挺可笑,用他们的话说:没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可是,自己的领导可不管这些,一定让自己把不熟悉的东西写出来,用他的话说,写一两遍你就熟悉了,谁都一上来不熟悉,既然领导这般说了,咱还有什么可以去狡辩的,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些并不应该是自己写的东西,看了几份他们提供的相关材料,自认为中国官样文章一大抄,岂不知,自己抄的有点笨拙,让上面的人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大秘”在在推杯问盏的空闲,给我点了几招,高人就是高人,这一点拨感觉茅塞顿开,知道自己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其实,自己整体结构和材料都没问题,只是在排列的顺序上,不能按照上级的那些格式来编排,要打破这些相似的排列程序,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组合,即便还是这些字,不一样的组合,就有不一样的效果,至于标题就更不用仿效了,可以根据你自己理解的意思编排。得到了“真传”万分的感谢,添酒夹菜,成为了自己表示感谢之一的做法,看他们意犹未尽,索性去结账,前走一步,让他尽情的在那里排解压力吧,知道他们的压力一点不比自己小。
第二天早晨起来,去了办公室,打开电脑看自己写的那篇东西,按照他们的意见做了大的“改动”,从结构上,到小标题上,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重新做了调整,一上午的时间,总算是完成了“大的修改”,将这些文字发给了“大秘”,发信息给他,告诉他修改稿已经完成,让他帮助指正,期盼他的回复,之后就是苦苦的等待。
要知道苦苦写的文字,等不到认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二十多年前,我在某机关部室帮忙,亲眼看到部门长写的稿件,被领导退回来以后,回到办公室他发的那个无名火,将手里的稿件狠狠地摔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自言自语说到,这不是在难为人吗?一遍遍的不认同,你到放个屁,说那不好,让自己去领悟。你以为我是你肚子里的蛔虫。”那时候自己不理解为什么部长发那么大的火,到今天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比他有幸,人家告诉我,问题出在哪里,而那时候领导没有现在这样的心境,故意折腾那些感觉良好的部门长。
不长时间,收到了“大秘”的回复,“稿件可以上报啦”,这时候就一个感觉,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