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三百九十五)

(2014-06-14 04:54: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深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苦衷,有人会说,什么盛名?就是自己喝酒的名声,这几年自己比较熟悉的人,遇到“大场合”,需要打“硬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知道咱这个人实在,性子急,细嚼慢咽不是咱的习惯,习惯于有话快说,有酒快喝,用三下五除二的方式,完成接待客人或拼酒之类的事情,这是他们想而不敢做的事情,我就成为他们“借刀杀人”的那把刀,感觉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不知道自己造的那些罪,看看现在这小体格,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小老头。

 

几年前,大家法律意识还没提升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的时感情用事,在喝酒问题上同样是这样,不喝一个醉仰八叉,觉得不够意思,好像没有一个范例,就等同于没喝酒,所以每逢有大酒的场合,都要拼一个高低出来,现在说是喝出一个“你死我活”,就这样自己的酒胆不断地被释放了出来,自己知道没酒量,这是家族遗传的必然,但酒胆绝对的不小,怎么练出来的不知道,什么样的酒也敢喝,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趁着清醒回到家中,倒在床上在醉也看不出来,现在知道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请,可是年轻的时候哪还会想到这些,通过自己不要命的品酒,一是名声大噪。

 

同行业中,因自己的豪爽赢得口碑,当然,也招来不少人的算计,都说咬人的狗不漏齿,自己不知道山外有山的道理,走到那里,一旦“激怒”了我,突然就感觉来了酒劲,而且酒量也就随着提起起来,记得有一次去河南某地,也是朋友的关系请客,他们在这之前知道我敢喝就,精心设了一套办法,自己最初不知道这些注意的真实意图,他们假借当地的风俗,不同的当地人用托盘端小酒盅过来敬酒,每个人敬着你六小盅,几个人下来打半斤酒酒喝进去了,应了那句话,不用点菜了,一开始便喝多了。

 

总算坚持到他们的“轮番轰炸”结束了,自己已经感觉眼睛冒金花了,什么东西也没吃,肚子里装的全是辣酒,那种感觉是没有人感受到的,但是,客场作战不能倒下,坚持着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当地的那些人见到我出现了这般的表情,他们都在那里偷着笑,后来我去卫生间,听到他们中的两个人在那里用当地话,笑话我这酒量不怎样,没有穿的那样吓人,听到这些自己感觉浑身的发热,一股不知道来自哪里的无名火一下子冲上了脑子,感觉头上一下子冒出了很多的汗,我用衬衣擦干了以后,回到了酒桌,开始了我的“反击”。

 

我站起身来,跟当地请客的那些人说,我们这次来给你们添了不少的麻烦,感受了你们热情和盛情招待,请让我代表我们这一行的两位表示一下意思,借花献佛,既然刚才接受了你们当地的热情和规矩,下面就请你们也尊重山东好汉的做法,与大家共饮一碗酒,说罢,让服务员拿来八个大碗,将每个碗里面都倒满了白酒,我问了一下,你们敢不敢喝?那些人异口同声,只要你带头,我们一定喝。话音一落,我端起盛满酒的大腕,一仰脖子就喝了下去,之后把碗放下,看着他们如何的去喝。在坐的各位被我这其实给震住了,不得不每人端起碗喝掉了,后来这些人中的三位被服务员抬了出去,我若无其事的坐在那里,后来我在河南的名声大噪,再也没有人跟我叫板。

 

我的那位朋友后来跟我说,以后你千万别这样喝了,万一喝出一个好歹,我们无法给家人交代,自己后来也觉得自己太冲动,假如自己真的说自己酒量不行,跟他们告饶,任凭他们怎样说我,真正舒服的还是自己,就是为了那么点虚荣心,一气之下干了最不应该干的事情,还好自己出汗带走了一些酒,万一自己真的不胜酒力,还真说不定会喝出事情。

 

后来,到小城来给我打擂台的不少人,那时候自己已经学会了“以快制慢”的办法,不管谁来主动地“比拼”,自己始终坚持按“套路”走,所谓的套路就是按规矩办事,事先商量好的事情,就不能改变,所谓的“一三六”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为了规矩,一斤白酒、两瓶红酒、六瓶啤酒摆在自己的跟前,跟着我的速度一同进行,晚上六点钟开始,八点不到就又被抬出去的人。

 

京城有一个老哥,在京城圈子里酒量略有名气,听说小城有这样一个同行业的朋友,先后来小城几次,用一句话形容他喝的惨状,请客喝酒的钱,远不如送他去医院救治的钱,第一次他重了我的“以快制慢”的策略,半小时琅玡台白酒每人一瓶,接下来就是红酒喝啤酒,在接下来就是躺在沙发上昏睡,在接下来发现他面目狰狞,赶紧打120电话,来到医院急救,请客一千多元,救治他花了将近三千。几次下来以后,他与我达成了“互不伤害”协议。

 

至于我走麦城的事情,就不在这里说了,三天三夜说不完,用我自己的话说:每醉一次,都是酒量新的提高,正是因为自己这种对身体的挥霍,才造成了今天这种“半残废”的结局,即便这样自己依然在一些人的感觉里面希望我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出山帮助他们“摆平”一些事情,感觉你宝刀未老。

 

就像昨天晚上,一个多年的老朋友让我帮他这个忙,说一个年轻的地方官员,有求于他,正好来小城,给了他表现的机会,可是这个官员酒量不是一般的好,恐怕他陪不了,请我出山帮助“圆场”,朋友想求得事情,不好意思回绝,去了哪里,继续使用自己的“杀手锏”很是见效,那个地方官员,包括他的秘书和随从,喝了一个人仰马翻,回到家里掌柜的看我很兴奋,问我什么事情这般的高兴,我讲了一起喝酒的事情,掌柜的说:疯啦,一旦那些人真的喝出事来,你吃不了兜着走,听到这里,觉得后背嗖嗖的刮凉风,感觉自己一下子没了酒意,打电话过去,告诉我他们吐完了以后都睡了,自己才放了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