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三百七十五)
(2014-04-28 07:32: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现在的这帮人都是一些文化人,而且采取的方式自助行,根据参观景点的文化内涵丰富程度,取决于是深度了解,还是走马观花,决定住多长时间,感觉这样从容不迫的边走边看的方法,是我比较喜欢的方式,免得以往跟旅游团的那种“赶鸭子”的方式,上车睡觉,下车尿尿,之后就是看庙,导游根据“摹本”照本宣科,讲不出什么文化特点,自然这种旅游就失去了文人心中的那种真切想法。
去年准备退下来之前,自己就跟他们打好了招呼,说一旦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不要忘记我,可是自己的这种想法,最终让“扶上马送一程”的劝慰耽搁到现在,感觉获得“自由身”的时间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在越来越“规范”的大环境下,自己请假跟着他们一同前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虽然领导没有直白的说这些,看到每天中午饭见到我流露出来的表情就知道,只要每天定时地出现在眼前,就知道是一个可控的大范围之内。
这些年自己应该说跑了不少地方,假借这种种名义,看了不少让我终生受益的地方,而且有些地方自己不止一次的前往,例如大西北,感觉去多少次都无法真正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觉那里厚重的文化积淀,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走马观花而可以理解的,所以每次的前往自己都会有一种兴奋,除去那里有我感觉最要好的朋友和同仁之外,那里的美味佳肴,也是让我一次次的到访的理由,那红彤彤的油泼辣子飘在饭碗上面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形容词就是激情似火,我自己为自己这种冲动解释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特别情怀。
在一个多次前往感觉意犹未尽的地方就是江南,自己算下来自己干这个行当十几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年的不同时间里都会前往那里,或许自己骨子里流淌的血,就有江南的基因在其中,在那里自己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亢奋,在那里自己很容易被启发,被感动,因而获得灵感,成为了我破解“黔驴技穷”的最好的方法,知道那里的同仁想的比我多,当然也比我深,他们的实践经验,就是我最好的借鉴。这些年里面自己的“大胆试验”,都或多或少的来源于江南同仁们的做法的启发。
这两年周围朋友圈子里面,更多的人不限于国内的这些文化历史古城景点,开始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文化的精华,每每他们回来谈及国外的所见所闻,自己坐在那里只有羡慕嫉妒恨得分,知道现在的自己想要到国内的地方,都要事先请示,在未批准之前,只有能“两点一线”的作息方式,从家里到单位,再从单位回家。出国访问几乎就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到底为了什么现在也说不清。
认识一个小兄弟,家属是人民教师,特点就是“旅游狂人”,几乎每年的假期,都会有选择性的出去旅游,十几年前他们谈论更多的是国内各景点的情况,这些年他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国外的情景,这些年里面他们几乎是跑遍了欧洲,原本自己认为走了不少地方,现在坐下来只有听他们侃侃而谈的份了。
欧洲是自己这些年里面最想去的地方,虽然我们也有出国的机会,但是,自己清楚地知道,这般的好事情一定是论资排辈,等到自己的时候还不知猴年马月,因为随着出国管理的越来越严格,像我们这些不值一提的芝麻破官,是很难能等到这般的好事情。因为自己知道比咱职位高的,比咱更需要走出去的那些同仁们,也和我一样的心情,正因为这样,我早已不对“公款派遣”抱有幻想,倒是看是考虑自费的事情,可是即便这样的想法,想在想完成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般想想,幸亏自己早些年的时间里,走了一些地方,看了一些景点,即便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相信只要找到相关的材料,依然能够唤醒沉睡的记忆,也正是这种朦胧,才让我又有继续前往的想法与动力,就像朋友这次组织的活动要去的那个地方,虽然自己有着一些记忆,但是,从深层次了解这些的角度看,从曾经没有详实记录这些古迹景观的感觉角度,真的想跟他们一起重温,可是这些真切的想法,也只能用这些文字来表达,知道请假是不可能的,期待着尽快松绑,期待着下次他们的新的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