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三百七十七)
(2014-04-30 00:06: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论道 |
知道领导挽留我是为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原以为自己会表现出感恩戴德的样子,却发现自己觉得这种挽留有点不可思议,即便自己对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如数家珍,但是,一个新人上来以后,只要他真心地去学,很快他就可以做到驾轻就熟,毕竟这不是一个高科技领域,手里的那些工作,对于一个有心的人来说并不难。
当初自己刚刚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听到上级机关的那些人把这件事情讲得神乎其神,不知道这里面有多么深奥的内涵,没办法请兄弟办事处过来手把手教我们,一张白纸开始一笔一笔的开始画,后来自己知道最初的不知所措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你从来没有经历这些事情,认真的去看,认真的去学,认真地去想,你慢慢就有了驾轻就熟的感觉了。
那年跟着上面的大领导,去国外培训,他们选择了几个认为可以培养成骨干主任,在哪里自己见识了这项工作的内涵,我们把这项工作视为互助互济,而那个国度就是有工会开办的保险,而且他们办的规模在哪个国家站第三位,可想而知他们的实力。
唯独没想到的是,这些通过培训以后的骨干,不是被调走,就是“另立中央”,像我这样不安分的坏人,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即便没有现成的教材,但是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你总会找到一丝灵感,就这样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倒腾了一个新计划,这个计划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这个计划救了我,自己一直在想这件事情是身在指引着我。
过去了这么多时间,那些领着我们去“镀金”的人,有的已经成为了官老爷,有的已经退休在家颐享晚年,有的人还在虎视眈眈注视着我的博客,看有没有诋毁上级机关的那些老爷们,所有的这些语言在他们那里都是为“诽谤”,都会在一定的时候禀告上级领导,让他们知道有一个不安分的人在哪里潜伏。
现在已经不管外面的事情了,知道已经工作的大幕快拉上了,别人的记恨也好,都无所谓了,专注自己手头上的这点事情,把已经变成文字的那个计划,交给了上面,听上面领导的口气还算满意,误以为这一下子可以交差了,剩下的工作就安排手下的人去忙活行了。想到了接下来的日子可以云游四海,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岂不知,没有象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由于牵扯到不同的部门,自然就有不同的分管领导,一个领导满意不代表着其他的领导都同意,这就出现了要集体讨论研究的现状,要想让他们集中到一起讨论这些事情,你就耐心的等着吧,他们每个人手头上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只好等待着这些不同性格,不同领导风范的领导来集体酌定,什么时候虐坐下来研究不知道。
领导看到放在他办公桌上的这几份材料,或许觉得挽留自己有点考虑不周,看来这些想象中很不容易搞出来的东西,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难,觉得我在这之前分析给他们听的那些困难和问题,有点故弄玄虚,有故意夸大工作难度之嫌,感觉这种夸大就是为了拖延时间,是一个老滑头耍的伎俩,一句话,这是磨洋工迫不得已制作出来的这样一个作品。
不管领导怎样去想,自己实话实说,就是拖泥带水的干这件事情,不想跟以前那样,遇到事情不敢玩心里不踏实,知道这件事情你赶出来了,下一件事情紧接着又回落到你头里,领导就不怕你有能力,反正他手里有永远也干不完的工作,随便找出一点就可以把你累惨了,曾经以为多干活是一件好事情,现在知道多干活,多惹麻烦,犯错误的机会就多,到了这个年龄,本应退下来,却被撮着死猫上树,想想万一有一点闪失,那不是晚节不保吗。
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知道一些事情的根本,现在已经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了,争强好胜的时候也已经过了,知道你挣了一个第一,又会怎样?既不是你自己的,你多不了什么,领导不是告诉过你吗,成绩是属于大家的,也是组织的,不要窃功。领导给你了这个平台,你才有施展的可能性,领导说你行才行,说你不行性也不行。谁要把自己太当回事请,那这个人就离犯错误不远了。
我们开业时候请来的那个师傅,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初步了解,感觉他很像那么一回事情,在全市的大会上面对各级工会主席侃侃而谈,我在底下感觉就是一个羡慕,私下里自己问他如何到了这样的水平,他笑而不答,感觉有多神秘是的,没想到五年以后,我的这个老师离开了我们的队伍,因为他太精明了,把公与私混在了一起,捅了一个大窟窿,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本身做这件事情的初衷就是完成交办的任务,从来没有想通过这些事情想得到什么,要说真想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批准以后,可以让我真正的下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在工作上做更多的事情,很清楚再作事情就属于越位了,留给年轻人一点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你不可能纵在这个位置上,你脑子里想的那些事情,也不可能使年轻人想象中的那些事情,你只代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