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买书理由(之十)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从当当网里面买刚刚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门罗的书,在自己注意挑选的时候,注意到了这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美国作家尤多拉·韦尔蒂撰写的作品《金苹果》,接下去看,这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门罗最喜欢,并推荐的一位作家,门罗这样的写到:“我所推崇的作家是尤多拉·韦尔蒂。我绝不会去模仿她----她写的太好了,自成一派。在我看来,《金苹果》是她最优秀的作品。”你说说,看到这里哪有不买之理,点击购买,之后就随着门罗的作品一起到了。
其实,这个题目也是引起自己兴趣的一个原因,想到了欲望的金苹果,感觉这是一个象征,当然这是书没有到来前的个人猜想,后来在当当网上简单看了一下这本书的简介,大概知道了这本书的内容,但这位让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大为赞赏的作家,到底会是怎样的一个事情,自己还真的想想不出来,不过有一点自己坚信不疑,被大家认定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用中国的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是这样自己没有多想就买了下来。
另外前年“花石楼诗歌磨坊”出版了第一期诗歌,其中就有作家、诗人高建刚的一首诗歌《红苹果》,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专门写了读这首诗的感受:“高建刚诗作的特点,就在于诗人带给我们那种深沉而严肃的哲学思考,可以感觉到一个诗人对生活的一种彻悟,我们首先来看他的这首诗作《红苹果》
在火车上
削红色苹果皮
时间和空间裸露出来
给自己一口
给爱人一口
我们相互占有
性感的形体
以火车的节奏
消逝
我们到达苹果的核心
世界化为种子
火车在拼命奔跑
我们迷茫地看着窗外
等待终点的到来
这首诗我们看似只是写了一个在火车上吃苹果的过程,但是,我们跟着诗人的思路往下看去,我们发现这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和生命深刻的反思,表面上感觉是描述夫妻相亲相爱的甜蜜过程,实际作者已经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理解人生,这是诗人对稍纵即逝的生命的一种感慨,在这首诗里面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生命这个大命题的思考,削苹果的过程,也是我们生命起始的自然过程,诗人用这种比喻,来表现我们人类的命运与那个苹果一样,从削皮开始,到吃掉那时刻为止,那就是一个生命的整个过程,从破蚕而出,到消损无影无踪。
诗人把时间、空间和事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奔跑的火车就成为了我们生命的历程,那个“欲望的苹果”,代表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而最终吃到苹果的核心部位时,预示着生命的终结,表达了有限的生命的客观事实,整个的诗作,给人一种生命的启示,生命的过程就如同乘坐的那里火车,作为乘客的我们,别无选择地面对终点的到来,这并不意味着作者的对生活和命运的消沉,这是他对命运的一种客观理解。”
也许是带着这种想法,感觉美国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作品《金苹果》或许就会给我们打开一扇你想象不到看风景的窗户,当这本书放在自己面前,看到编辑是这样介绍这位作家的:“尤多拉·韦尔蒂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中产阶级家庭,母亲酷爱阅读,父亲热衷摄影,韦尔蒂自幼深受他们的影响。大萧条时期,韦尔蒂在州政府供职,有机会到各地旅行。在旅途中所见普通人家的生活情景,让她深深着迷。为了捕捉那些场景,她拍了几百张照片,并于1936年在纽约举办了摄影展。同年,她的短篇小说首次在杂志上发表,作家生涯就此开端;此后佳作不断,在小说、述评和散文写作中尽显才。1998年,其作品被收入代表美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美国文库’系列,打破了过去只选已逝作家作品的传统,在文学界引起轰动。”
而另一位评论家写到:“在当代美国文学领域,尤多拉·韦尔蒂的名字就是‘伟大’的标志,在《金苹果》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她像是透过一只万花筒在写作,时而怪异,时而紧张,时而冷静,时而邪恶,时而热情,时而朦胧,时而真实,时而就是纯粹的优美。”看到这里庆幸拥有了这样一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