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买书理由(之二)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的只要我见到的都买了,二十几年前跟着谢颐诚老师、郭新城老师,还有一些经常去郭新城老师家里面聊天的“高人”,从他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所谈的感受中,逐渐的吸引了我,为了跟上他们谈话的节奏,便开始搜集这位伟大作家在国内可以找到的翻译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一点点的收集到了一些,随之也开始了对这位伟大作家作品的阅读,虽然那时候自己还不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更多的是受老师们交谈时的感受的影响,但是,还是根据自己买到书的前后开始阅读,例如《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群魔》、《死屋手记》(也有翻译成《地下室手记》),以及他的短篇小说集《七个被绞死的人》,那几年自己一点点地看完了这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死屋手记》好像不知看了一遍,记着一度跟着老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呈现出来的复调结构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很遗憾这些记录自己真实想法的笔记,已经让我付之一炬,为何这样,那是后话了。
在我的书籍中,既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有研究他作品的书籍,记得前两天还买过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身边的三个女人》,自己认为收藏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算是比较齐全,但当我在小城的书城里发现了这本《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自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不知从何时自己觉得眼想了解一个作家,通过了解作家的书信来往,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这些看似与作品无关的书信中,你可以了解作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他们内心的想法,或多或少的会在他们的作品里表现出来。
这些年自己对自己喜爱的作家、艺术家,但凡他们有类似这方面的笔记或书信集,自己一定会买下来,自己觉得有时候看他们的通信和他们的日记,比看他们的作品更容易被带入,毕竟这是作家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真实,是刺激或激发作家创作的一个个很好的素材和动力,通过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了解作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内心真实,觉得通过这样的了解,再去看他们的作品,你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你会与作家离得更近,更真实的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作品是作家通过深思熟虑以后的表现形式,在人物与情节发展中,将作家的真实感受表达了出来,作品是围绕着作家自己感受与想法进行的。
在书城的书架前发现了这本书,如同我曾经描述过的那样,这本书被一层塑料薄膜封住,你只能从书的封面与封底简单的查看,在封底上印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段表述,虽然自己带着老花镜,但是书城不明亮的灯光,还是让我费了很大的眼力,才看清楚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表白,这精彩的表白,也是我一定买这本书的原因之一,编辑选择陀思妥耶斯基的这两段表述是这样的:
“我的心灵对原来狂热的激情已格格不入。心灵中的一切很平静,就像隐藏着深深秘密的人的内心一样;研究‘人和生活的意义’----在这方面我相当成功;我能根据一些作家的作品研究人物,我生活的最好时光便是和它们一起自由而欢乐地度过的;关于我自己,没有更多可以说的了。我对自己又相信。人是一个谜。需要解开它,如果你一辈子都在解这个迷,那你就别说浪费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谜,因为我想或成为一个人……”
“我不忧伤,也不泄气。生活终究是生活,生活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而不在于外界。以后我身边会有许多人,在他们中间做一个人永远如此;不管有多么不幸,永不灰心和泄气,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和它的任务。我意识到这一点。这一思想已与我融为一体了。是的,真是这样!那样的一颗脑袋,既进行创造、以艺术的崇高生命为生活内容、理解并习惯于精神的最高要求的那样一颗脑袋,已经从我的肩膀上砍下来了。记忆和我所创造的、但还来不及得到艺术体现的形象仍然存在。确实,这些记忆和形象折磨着我!但我的心还在跳动,还是原来的那样的血肉之躯,他有爱,有痛苦,有怜悯,有记忆,而这一切终究是生活,阳光普照每个人!”
从十九世纪末,到当下的二十一世纪,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不同的人,对这位伟大的作家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是,有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那就是陀思妥耶斯基的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他的作品影响了多少著名的大作家,他洞悉人性的目光,他的思想高度,到现在人们依然津津乐道,感觉是无法超越,即便是想否定他思想的人,也不得不称他为“魔鬼天才”,对这样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书信集哪有不看,不买之理,像挑选鸡蛋一样,小心翼翼将这本书放进了购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