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房子(之九)
(2013-04-04 05:09: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搬到现在居住的房子里面,首先感谢家里面掌柜的,她用女人特有的嗅觉,感悟到可能会发生的变故,虽然到后来证实,假如我们依然居住在那里,有可能搬出单位里新盖的宿舍里面,距离比较远,但是,掌柜的长期在这里居住,已经有了一种情结,就是不愿意离开这里的环境。即便住在这里生活成本很高,但是,周边的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的现状,还是成为了难寻的一块宝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原来的单位已经呈现出一种衰败的景象,为了改变这种“节节败退”的现实,领导们开始动起了用土地置换,来收钱的方法,我们居住的那个地方,成为了领导首先想到的事情,后来知道并不是领导有这种意识,而是开发商的精明,看好了这块地方的潜在价值,用很少一点“可见的利益”将领导“拿下”。
就在这里将要成为商品房的同时,家里面掌柜的不知从何出打听到,位于不远处的一个新建的宿舍楼里面,还有两套房子没有分配,回到家以后跟我商量,让我找院领导,帮助把这套房子要来,自己也觉得舍不得离开这里,便按照掌柜的意图,是出了浑身的系数,总算是让领导有了意图。
记得非常的清楚,当时可以选择的房子有三处,一个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虽然房型不是很好,但是地脚是第一位的,处于太平角疗养区范围内,离海边直线距离不到十分钟,离太平山距离同样不到十分钟,而且周围几乎是没有居民区,所以感觉十分的清静,再一个,这是一座与银行和盖得房子,估计建筑质量应该是不错,后来知道并非像我想象的那样,建筑质量同样是“严重缩水”。
第二个可以选择的房子,是位于小城仰口路的职工宿舍楼,掌柜的无论如何看不好那里的地脚,所以一经提出,就遭到家里面掌柜的反对,而第三处可以选择的地方,离我们居住很久的地带非常之远,虽然是新房子,但是,考虑到孩子上学等问题,最后将主攻对象放在了现在这套住房上。
要说计划经济不好,那才是假话,那时候教育的免费、医疗的公费医疗政策,几乎与免费一样,福利分房更是解决了像我们这样年轻,且没有储蓄的居住问题,三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关注的方面,在计划经济年代无需你关注,你只要安心工作,随后的事情感觉是水到渠成,我们成为了最后福利分房的受惠者。
依然清楚地记得,我们从浴池楼搬家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已经离开原单位,从搬家公司租了一辆运货的卡车,帮助搬家人到房子里探访,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具,感觉是叹了一口气,但是,他们忘记了堆放在屋子角上的那一大堆书箱子和编织袋子里装的书籍,那时我这些年积累的精神财富,自己用心的把书籍逐一登记整理打包。
新家钥匙拿到以后,我与家里面掌柜的去那里看了新房,与之前自己居住的房子有了巨大的改观,自然心里面那才是一个激动,浴池楼是公用厕所,就这一点就让人感觉不痛快,新房子是独立套二的房子,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根据当初的经济情况,做了简单的装修,之后择吉日,开始了“搬家工程”。
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搬家那天,有两个收废品的年轻人,不停地问我媳妇,装在编制袋子里的书籍卖不卖,家里面掌柜的让他们问我,我则一点不留情面地告诉他们:“赶紧滚蛋”,但是,这几位收废品的人,不离不弃,一直跟着我们运货的车,到新的居住地方,看着我们搬到那座房子里面,后来家里面掌柜的告诉我,过了很长时间,那几位收废品的人,还不间断问她,到底哪些书籍卖不卖,在得到确定不卖的肯定意思后,他们才放弃了继续游说的策略。
由于当初自己没有经济实力做书橱,所以找了自己的同学,他无偿为我提供了用三角铁焊制的书架,在自己卧室里的两面墙上,自己卧室,也成为了了自己的书房,女儿有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立空间,在住进新家不长时间里,自己几乎是每天把地面擦的是干干净净,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随着最初那种兴奋劲头的淡化,新家已经逐渐变成了旧家,一切回到了自己熟视无睹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