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房子(尾声)
(2013-04-05 05:38: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不知不觉搬到这间房子里已经十几年了,记得刚刚搬进这间房子,女儿才上小学五年级,而那时候自己已经踌躇满志的开始从事现在的工作,成为了机关里最年轻的下派干部,在一个不大的单位里面负责,自己离开机关是自己的选择,当时的自己看透了机关里面的一些事情,知道像我这样性格的人,不适于在机关里面工作,所以抓住这个机会,主动向领导请缨,得到恩准,而那时候自己觉得,从事的这项工作,伟大且光荣,发誓一定要给信任我的领导干出一点样子出来看看。
到现在我们的同行还记得,他到小城学习访问,我带着他去单位的路,路径海疗路口时,看到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正背着书包,往学校里走去,我指给同行看,说路边上走路的那个女孩子,就是我的女儿,不知不觉,女儿从小学升入了中学,之后又考进了小城位于松岭路上的小城二中高中部,成为了寄宿学生,后来又考上了大学,离开小城,四年寒窗苦读,又为了她心中的梦想,只身去了遥远的澳州,完成了硕士学位的课程,载誉而归,只身在某一个大城市里面打拼。
房子依然是这间房子,不过是变得越来越陈旧,屋子里的物品,像蚂蚁搬家一般的一点点的增多,以至于到现在已经感觉到无处落脚,自己始终认为,这些逐渐多出来的物品,都是自己这些年里面精神财富的积累,无论是书籍还是邮品,都是自己心目中的所爱,不舍得丢弃一点,所以在狭小卧室空间里,只有逐渐的扩张与适应。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将家里面的所有积蓄,变成了为孩子受教育做的投资,变成了我未来的精神食粮,家里面的空间,与现实情况的实际要求,不得不面对将来的一些情景,例如每次孩子回来探家,我就要提前很多天,将堆放在孩子床上的那些书籍,整理摞放在放自己不同地方,等孩子走后,在“物归原主”,毫无疑问,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面对将来要有家庭的女儿回归。
谁还想到,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自己的这套福利分房,不仅没有缩水,而且已经让我与掌柜的变成了拥有“百万家产”的人,这套房子出手的话,两万一平米,当即有人就要,可是,现在的房价,已经是我们这些工薪阶层遥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几百万一套的住房已经司空见惯,而几乎没有存款的我们,只好接受这狭小空间生活的现状了。
十七年的时间里面,家里面的空间,已经呈现了饱和化的状态,而自己堆放在办公室里面的那些书籍与物品,则成为了新的问题,眼看离退出岗位指日可待,这些物品的存放,就成为了自己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买房子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进而想到了租房子的问题,再下来之前的时间里,必须有一个着落,还有存放在泰山大人家里面那几十箱书籍,到现在无法让它露出真容。
有困难自然想到了朋友,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朋友,靠租房子维持生存,跟他讲了自己的想法,他毫不犹豫的将已经到期的房客下了逐客令,虽然,只是一个套一的房子,是不是可以全部将自己办公室里的那些书籍与杂物搬进去,不得而知,而现实的情景,已经不允许我这般的想象,在春节过后,一个依旧寒冷的日子里,我从他的手中接过了钥匙,房屋的租赁价格,自己感觉在经济承受能里之内。
同样是像若干年前那样,找来了自己的熟人,让他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将屋子进行粉刷,重新放置一些我需要的物品,总体的想法是,让这个地方在我退下来以后,不仅仅是一个仓库,更需要是一个可以交流写作,读书聊天的地方,自己在很早之前曾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文化人探讨学习的地方。
在我们周围有不少类似于这种文化沙龙的地方,但是,在我看来那些地方不是有点“奢侈”,运营成本过高,就是过于简单,几乎就是到人家去做客,而自己想象中的这个地方,是一个不大,却有学术品位的地方,可以在这里探讨一下,文化人共同关注的作品,与每个不同文人理解作品的角度与想法,回到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学术浓厚的时代。
当然,这也是自己的一种矫情,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每一个地方都是学习看书的地方,不存在非要有一一个独立空间,在自己家里面不是不可以阅读与写作,但面对与我的是,将物品存放的目的让它延伸,让它更有一种实际的利用价值,眼看着自己的书籍被搬上了“新房”的书架,看着自己心中理想的空间,渐渐地显露出它的容貌,“三协”的成立,也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