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二百二十一)
(2012-12-30 00:03: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享受集中供热带来的温暖,已有三年时间了,似乎忘了自己曾经烧过的土暖气,忘了天未寒,而提前做的去暖过冬的准备,到煤店里买足了过冬用的蜂窝煤,花钱让人给运来,之后,就是看着运煤的师傅,把一块块成型的蜂窝煤整齐的摆好,一冬天至少要烧掉一顿半的蜂窝煤,小煤屋里挤得是满满当当,几乎连放劈柴的地方都没有了。不怕别人笑话,放煤的储藏室,还要加上锁,不然的话会有人一起帮助你烧。
要知道,你买多少蜂窝煤,就要搬到位于楼上自己家里面多少,在变成煤灰运下来多少,幸亏自己那时候年轻,到现在真的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煤买了回来,相对应的劈柴也要准备好,每年都要买回烟筒,土暖气可没有集中供热这样简单,受风向影响很大,刮西北风还好烧,一但刮东南风,炉膛里面就像是没了激情,而且弄不好还会倒烟出来,整个屋子里面弥漫着煤气的味道。
为了怕土暖气灭火,几乎到半夜时分才敢封上火,一大早就赶快打开炉膛,害怕灭了,即便这样的努力去烧,屋子里面的温度也只有十六七度的样子,而到早晨起来,也就十四五度的样子,对于我这样怕冷的人来说,冬天绝对是一个让我兴奋不起来的事情,即便家里面有空调,但是,天气一旦寒冷到一定程度,空调好像就失去了作用。
中国北方百姓的冬天,感觉都差不多的样子,每年冬天家里面分烤火煤,成为了自己出苦力的一种必然,好在生炉子还不用我,将大媒块砸成小煤块,专门放在一个地方,用于天特冷的时候,烧煤块家里面热得快,主要用于大人下班回来以后,或过年过节的时候,让家里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我记得很清楚,春节除夕夜,我把靠炉口的烟筒烧红一半,家里面温暖如春,自己的脸蛋也变得红扑扑。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烧煤面,将煤面加上黄土,倒上水,搅拌起来烧,据说是有两个功效,一个是有粘合力,第二个抗烧。当然,要想更好烧,就要将煤面,提前做成煤饼,自己作过一两次,还是帮助母亲打下手,但是,自己特别不愿意干这些,因为耽误与院子里的伙伴们玩耍。
记得很清楚,烤火煤是有限量的,所以烧起来也不是随意的去烧,基本上晚上烧热一点,用热水洗脸,洗脚,暖呼呼的钻被窝,早晨起来就没有这种温暖的感觉了,用最快的速度穿衣,之后就是吃早饭,上学走了。中午回来,由于有南向的屋子,阳光照进来房间里,不觉得很冷,所有温暖的感觉只有晚上,以及寒假期间的家里面。
到了工作以后,住进单身宿舍里面,感觉单位里的煤,像小山一样的堆在那里,任你随便的去拿,单身宿舍里面的炉子,烧的格外的热,这也是自己向往单身宿舍的一个理由,在家里面没有这般的温暖,唯一让自己很郁闷的是,自己年轻,同宿舍里面的都是大龄青年,所以生炉子,倒煤渣,都成为了“新兵蛋子”的事情。久而久之,自己心里也开始不平衡,也学者开始偷懒,等到很晚才回宿舍,其他舍友将路子升了起来。
结婚以后,侨居泰山大人家,倒是有集中供暖,但还是觉得冬天不太好过,一个是部队里面的集中供热,到晚上就八九点钟就停了,晚上十一点以后,就明显感觉出要加衣物的感觉,另一个造成感觉寒冷的原因,是自己不注意自己身体造成的,用中医属于就是肾亏,靠,实话实说,纵欲过度造成的。
在后来搬到自己的单位宿舍里面,又回到了烧煤的境地,搬搬抬抬,不得已而为之,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这成为必须出的力气,成为了责任,那时候自己就想,什么时候也可以住进集中供暖的房子,就这样坚持了将近三十年,终于自己的房子开始安装集中供暖了,当室外已到零度以下的时候,听到窗外寒风凛冽的声音,自己坐在“书房”里面,依然穿着一件秋衣,穿着大裤衩子,用掌柜的话说,现在每年咱们过两个夏天。
梦想成为了现实,在自己已经快成为老胳膊老腿之前,有了这种冬天温暖的保障,心里面那才是有幸福生活到来的感觉,我知道这种幸福的感觉,是因为我们经历了那样多的劳作与辛苦,每年为了在春节期间,不去“倒煤”,要在除夕夜之前,搬回足以够烧到送年时的煤炭,为了多搬几块,少跑腿,还专门买了一个自己可以搬动的煤盒子,现在再让我去搬那一整箱蜂窝煤,绝对是搬不动了,从这点看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