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再教育(尾声)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论道 |
其实,这次跟着党校红色之旅到西江苗寨,自己感觉收获最大的是亲眼目睹了苗族的一个传统的葬礼,正巧遇到了一位八十多岁苗族老太太过世,准备下葬的前前后后的过程,自己用相机记录下来了这些,觉得中国传统的“入土为安”的丧葬习俗是最符合自然的一种形式。当然,也知道推行火葬的根本原因。
这种葬礼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在老家里看到过,在京城的周边郊区里也看到过,后来来到小城以后,在郊区的农村里也远远看到过这种丧葬的形式,那时候年纪小,对死亡不了解,但是,对死人,别说是看,就连听说以后,都吓得不行,特别是看到农户家里面摆放在仓库里的漆着颜色的棺材,吓得连魂都没了。
记得很清楚,在京城部队大院里西边墙外,是北京交通一路车总站,后来,又成为四路车公主坟总站,这两趟车贯穿东西长安街,如果没记错的话,它的终点站是建国门,为什么记得这样的清楚,因为小学同学,曾经带着我坐这趟车,来来回回数次,并不是喜欢坐车,而是,同学偷了家里大人的钱,到院外商场买上好吃的,用来回坐车的方式,消化掉这些好吃的物品,清楚记得售票员对部队大院孩子的阔绰。表示了由衷的羡慕,岂不知,这些阔绰后面的真实内幕。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院子里的邻居同学找我,约着我去一路车总站,看一起交通事故现场,说是在一路车总站,压死了一个中年妇女,现在依然在车轮下,自己听到这消息心里发怵,但碍于同学笑话我胆小,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跟着他往一路车总站跑,到了那里看到很多人围在那里,我个头矮,看不到,便蹲下身子往车底下看,真的看到了一个白色床单,盖在一个人的身上,床单外面露出两只脚来,这两只一动不动得脚,把我吓坏了,顾不上一起来的同学,心惊肉跳的跑了回来,总觉得后面有人在追我,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晚上不敢出门。
在后来,看到披麻戴孝人的队伍,就知道这是送葬的,自己心里非常的好奇,但是,不敢走过去看,感觉从心里面有一种恐惧,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们走过。后来自己在老家经历了一次近距离的葬礼,那是父亲的一位远方亲戚去世,我跟着叔叔一起去参加葬礼,守三日的习俗,全国基本相同,但是,自己不敢进去看,远远看到摆放在屋里的大棺材,心里面就有一种惧怕,就会联想很多,害怕死人的灵魂缠上我。
后来自己长大了,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时不时地参加同事,或朋友家人的葬礼,原来入土为安的葬礼习俗,因占地的原因,因木材的原因,不得已开始改革,用火葬取代土葬,虽然丧葬仪式还有,但是,最终还是将故人火化以后再下葬,火葬场成为了自己心里发毛的地方。
但是,随着自己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越来越觉得中国古代文明所设立的各种习俗,都有着它的合理性和文化内涵。人本身就是来自于大自然,死同样也要回归大自然,用自己已经腐烂的躯体去滋润和养护为你生存而付出的大地,这种有益的循环是符合自然规律。而现在的火葬,人的骨灰对这个地球没有什么特别有益的贡献。
已经是久远的记忆,在这个苗寨里被找回,远处听到唢呐吹出的哀怨与悲切的曲调,看到停放在那里的棺材,以及参加葬礼的众乡亲们,那边杀猪杀狗一派繁忙景象,当地人告诉我们,按照苗族的规矩,凡属死者的亲戚来参加葬礼的,走的时候会根据情况分给他们不同大小的猪肉,而且会摆“长桌席”宴请来宾,从上午开始,到下午三点钟抬着棺柩去下葬,一直通晚上继续的长桌席,都体现了苗族人的丧葬礼仪。
看到他们刚刚杀掉的肥猪,鲜血留在猪的脸上,屠夫们用烧开的水,往猪的身上浇,一些妇女便在那里摘猪毛,不多时那只刚刚被宰杀的猪,已经变得白晃晃,接下来就是开膛,取出内脏器官,在接下来就是大卸八块,远处望去已经挂在架子上的猪肉,还有杀掉的八只狗也挂在那里。
下葬起棺的场景很隆重,也感觉很有内涵,一句话,棺材一旦被抬起,鞭炮声,唢呐声,芦笙声便响彻云霄,此时,你想到的是生命的大主题,所有的形式最终表现当下的人对过去的人一种态度,即便有些繁文缛节,但是,习俗中无不渗透着文化承传的博大精深。我从远处拍了一些苗族葬礼的图片,接下会在本博文的最后,以图片的形式,介绍这个我们已经几乎忘记的中国古老葬礼习俗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