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再教育(之九)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论道 |
根据学校规定,无论是上课,还是学习考察,一律按签订的保证书执行,就是告诉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纪律,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自己已经在来到这里的第二天,向小兄弟领导请了假,提出在宾馆休整一下,小兄弟领导算是给足了我的面子,让我好好歇歇吧。自己没有好好歇着,而是看了两个景点,长了不少知识,感觉赚了便宜。
本次红色之旅的学习参观最后一个地方,是让全体学员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起居情况,到位于贵州黔南州所在地的“西江千户苗寨”参观学习,其实自己已经在去年去过这里,从心里面想,自己还是想呆在宾馆里做点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自己知道再请假,就有点为难领导小兄弟了,早晨起来背上相机,吃完早饭,二话没说,便跟随大部队上了车。
在车上自己也不敢跟他们说我来过,装作什么不知道的样子,听着导游介绍那里的情况,明显感觉这个导游,与去年来的时候的那个导游差距很大,有相同的介绍,也有他们没讲到的事情,自己不想去说什么,随着她即兴的发言,即便是讲错了也没关系,大家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所以导游从开车开始,便在那里哇啦哇啦的讲着,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满腹经纶的样子,但我还是感觉到,导游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她讲述的水平。并不是说去年的导游好在那里,但是,她介绍的苗族情况是有理有据的,她上大学时的老师就是专门研究苗族历史的,跟着老师这样长时间,耳闻目然,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讲起来靠谱。
还忘了,早晨上车以后,发现陪同我们的当地导游换人了,那个自称位可爱的黄姑娘不见了踪影,随之又换了一个名为“小石头”的女导游,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竟然会换导游,就自己的直觉,肯定是出现了问题,不然的话,那个黄导在第一天见面的时候,就告诉了我们,这些天一直由她负责在贵州方面的事情,并确保一定把大家照顾好。
三天没过就换了人,我问自己组里面的同学,为何换导游?同学告诉我,昨天这个黄导游发大财了,忽悠我们每个人都“吐了血”,买了她推介的贵州特产,一车三十几号人,怎么也要买上万元的物品,结果买的这些特产,学员们回到贵阳发现,竟然比贵阳超市里还贵,自然有一种吃亏上当的感觉。
听说学员们大致一算,导游刚提成的钱,绝对不低于四位数。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个黄导为了感激这些“傻冒学员”给她带来的财源滚滚,在晚餐主动给学员们买了一瓶她推介的“好酒”,结果经这些久经沙场的“酒神”检验,这瓶酒是假冒伪劣产品,异口同声,难喝得很。而这种牌子的酒,也正是黄导向学员们吹嘘的正宗贵州名酒。而且正在统计大家的需求,准备批发给大家,感觉上了当的学员,自然不会忍着,将这事情与他们公司老总进行了沟通,老总“解雇”了黄导的陪同工作,把这个看似很具有亲和力的“小石头”美女导游派来,算作是平息不满的“有力措施”。
“西江千户苗寨”的参观,我不想说什么,与去年来的时候,只有减少,没有新的内容增加,广场表演与我们来的时候看的那场表演差得很多,估计是现在一天演两场的原因,由于当天要赶回贵阳,所以,导游缩减了很多内容,我心里面明白,但是,自己并没有说这些,家里面掌柜的说我一贯是“破坏情绪大王”,人家不想听什么,咱就“无意识”中说什么,让人难受,且尴尬。自己知道这毛病的后果,这次保持了打死不说的态度,感觉他们玩得还不错,在苗寨里面一个看了三个景点,广场的表演、民俗博物馆、高台远眺苗寨。便匆匆结束了这个经典的参观。
上午去的路程长达三个小时四十分钟,下午往回赶录用了四个小时,应学员们要求,晚饭简单点,留下点时间让他们到贵阳市里面去转转,那位美丽的“小石头”很爽快地答应了学员们的要求,告诉我们:今天是我们行程中的最后一个内容,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我们今晚就不带着大家去公共的游客餐厅,咱们去一家原贵阳市建设银行行长开的私人餐厅,那里环境优美,而且不是大厅,饭菜质量那才是一个上乘,听得我们都觉得这个导游真的很用心。
等到了那里,我们知道这个“小石头”所有的一整天的表现,都是为了今晚上这顿饭做的铺垫,什么美味佳肴,什么优美安静的环境,都是她的一言之辞,那里同样是接待游客的餐厅,而且在我们到来之前,他们已经把晚饭早就做好了,等我们落座以后,那些饭菜已经都凉了,有人向服务员提出这些问题,那些服务员可用置若罔闻来形容。一个学员说得好,最后的一刀,终于砍了下来!
身为组长的我,劝慰大家,“这是在千里之外,明天大家就回自己的家了,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不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事情,小不忍则乱大,将就着吃吧。”同学们一脸不高兴得坐在那里吃着,我扒了几块子,便起身走了,我想起来一个组员跟我说的话,他说:“谁说这里落后,他们的经营意识,他们的不择手段,我们是望尘莫及。”现在来看有一定的道理。好在明天早晨就离开,再见贵州,再见我们的组员。应了那句话:“在家诸事好,出门一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