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黄金周(之二)
(2012-10-13 07:00: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节日遐思 |
记得上中学期间,国庆节那一天,必定是与院子里的同学,结伴去中山公园玩,几乎这是一个固定的项目,从家长那里讨来中午饭钱,美美的放进自己的口袋,即便现在看来那区区几毛钱不算什么,到现在很有可能掉到地上都懒着去拣,而在那时候,自己已经有了“大款”的感觉了,别忘了那可是只有在节假日,在家长心情好的时候才可能有实现的事情。
依稀记得,自己上学期间最喜欢穿的衣服就是上百下蓝,黄色的军用胶鞋,已经臭不可闻,但是,没有别的鞋子可以替换,只好继续穿着,好像新鞋只有过年时候才有这种可能,所以穿什么都感觉还挺美,这种装束别人一看就知道是部队大院的子弟,那时候还觉得部队子弟有点优越感,现在知道那才是自多多情,部队与地方没有什么区别,而那时候不这样想。
当然,这种装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记得曾经小城风迷过一阵子戴军帽,地方的小混混为了有军帽,就动了抢的念头,虽然自己没有被人抢过,但是,院子里有同学,经历了这种不幸,而那时候家里大人省出一顶帽子也不是很容易,所以被抢了帽子,基本上感觉与被抢了钱一样的心痛。
国庆节的中山公园,免费对游人开放一天,而这一天,就成为了小成数十万居民争相前往的地方,中山公园成为了人的海洋,那时候年纪小,喜欢热闹,觉不出来这些,最关键的是口袋里面的那张票子,让自己欣喜不已,等待着同龄的小伙伴,集体商量出消费的目标,大家一起去买相同的食品,在最短的时间里吃掉它。
原定是坐车去坐车回的既定方针,却因为剩下那一毛钱,让胃口多得到一些慰籍,来回都成为了徒步,倒还好,家里面离中山公园公交车五站路,咬咬牙就走到了,再加上去的时候心情不一样,感觉离幸福越来越近,所以几乎是一路小跑的就到了中山公园,去那里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山公园外面的食品店,和卖小吃的摊位。
这种逛公园的习俗,一直坚持到自己结婚以后的好几年,最初和家里面掌柜的去那里凑热闹,后来有了孩子,让孩子跟着去感受人山人海的氛围,也算是中国家庭浪漫情怀中的一种大众方式,现在来看这种单一的形式,就是文化不繁荣造成的,现在百姓的选择许多杨,中山公园不再是大众的第一选择,更何况现在那里已经是免费开放了。
说了这些事情,算下来也将近四十年的事情,现在的国庆节,已经没有多少人想起去那里感受人山人海的氛围,像我这样曾经喜欢热闹的人,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不想出去,只想在家里面自己干点自己愿意干的事情,即便孩子也回来了,但是,孩子也没有愿望与大人一起去哪里游玩,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也都成为了“小大人”。
国庆节当天的上午,自己在电脑前开始了《文学道路上的老师与朋友》的写作,感觉还好,一上午时间把第一部分写好,按照掌柜的意见,给孩子做午饭,由于沉浸于自己曾经的回忆中,有点心不在焉,所以中午饭做的让掌柜的形容是:敷衍了事,自己不否认这些,一旦自己进入了“创作状态”,基本上就无心干别的事情。
中午后,倒在床上休整了一个半小时,之后起床准备到岳父家里面的物品,按照掌柜的要求,带着孩子必许在五点前赶到岳父所在的干休所,按照以往的习惯吃“团圆饭”,并且有我需要亮相的“手艺”,这些年自己单独过了以后,岳父大人很少吃到我的“手艺”,成为了每年过节过年的一种“献艺”。
现在生活较之以前无法相比,我曾经写过,自己的厨艺曾经带给岳父家“新鲜的感觉”,后因自己计划不周,被强制性取消做饭的资格,现在生活条件和经济能力都不是问题,但是,因种种原因自己的这个“厨艺”,却无法继续施展,只有等到这种节假日里面,自己小露一手,作为一种调剂。
八十六岁有余的岳父大人乐观豁达,感觉从来没有让他犯难的事情,从今年开始他因家里面的实际情况,不太到干休所里面的活动时去打麻将,曾经的他可是一个乐天派,打麻将的尽头,一点不比他当初参加革命的尽头,他的长寿与他的乐观不无关系,曾经也是一个酒量很好的人,现在却喝一点点,好像是我把他喝酒的风范继承了下来,晚上吃饭的时候,讲起来曾经他的酒量,他笑着说道:人不能不服老。
现在的节日就是看望老人,会会亲戚,在家里面休整,想跑出去的“狗精神”已经不复存在了,人就这样一天天的老去,用我说的那句话,“尿尿时鞋帮,吐痰怀中央”,兜里有了闲钱,却发现没有自己真正想吃的东西,想到这些感觉只有一个: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