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宝岛行(之四)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来宝岛的第一天会晤变成了一场拼酒大战,据说是互有胜负,我算是胜还是负,不知道,只要自己坚持到最后,就算没给大陆同胞丢人,根据团长早晨见我微笑的程度,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即便自己又是满嘴酒味道,不过应该承认台湾的高粱酒确实质量非常之好,晚上喝完了酒,第二天不会有头痛欲裂的感觉,除去有点轻飘飘的感觉,嘴里有酒香的味道,你不觉得身体难受,别忘了将近一斤的白酒摄入量,换成劣质酒早就爬不起来了。
基隆工会的一把手干秘书长亲自陪同我们这八天的行程,以表示他们对我们的重视,另外,还有两个女同志负责全程服务,从基隆出来我们便往花莲方向走去,根据第二天的行程,第一站要去位于基隆境内的岚阳博物馆,介绍岚阳地区的风土人情,自己在车上在想这么点的地方会有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看,而且还是一个博物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这个博物馆里面的藏品并不太出名,出名的是这个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与建筑造型,都成为艺术建筑上的一个很有名在作品,你站在博物馆的外面看到它的造型,你进入其中感受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你才知道台湾建筑行业的精英们的设计并不逊色于我们的那些“大一统”的建筑设计师们。
从基隆到葻阳博物馆顶多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不凑巧的是在前往岚阳的路上天下起了雨,感觉雨下得不小,车窗外面一片白茫茫,可是让我们这些已经准备雨具的团员来说,基隆工会的同行们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就挂在车的出门的栏杆上,而且宝岛拉游客的旅行车也是他们很有我们学习借鉴的一个事情,我们一行十五个人,乘坐的这个大巴车,可以乘坐三十个人,它是双层客车,地下一层专门放行李,上面一层专门座游客,这种行李与人的分开,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事情,但是,给游客的感觉就不一样,而我们则是将货物堆放在后座上面,人和货物混放在一起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双层客车就避免了这些,坐在里面有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不仅如此,车里的空凋只要车上有一个人也会开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岚阳博物馆外下车,看到眼前的这个建筑,像是汶川大地震纪念馆里面的房子造型,像是垮塌的一栋建筑,而这正是建筑师根据地形,专门设计的这种建筑造型,后来我在博物馆里面看介绍知道了这些,他是受到礁石与海岸线的透视关系而产生的灵感,远处看这就是像一块礁石,与自然浑然一体,有机结合,既不高大,却很壮观和极具特色。记得导游告诉我这个建筑在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上获奖,而这是一个本土的建筑设计师的手笔。
雨伞在博物馆进门处有寄存的架子,自己将带有编号的架子将雨伞锁好,带着钥匙排队进入博物馆,原本以为进博物馆会像我们通常的买票或领票进入,这里的景象却又超出了我的想象,工作人员让我们伸出手腕,将一个三色的图章盖在上面,这就代表着你已经领票了,便可以“鱼贯而入”,最初我想象到的是生猪在作检验后加盖的防疫合格章。觉得是不是有点故意侮辱人的感觉,后来发现无论是谁都同样是这样,后来细细想一下这也不算作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从节省纸张的角度去看,这就会节省一大笔开销,每天成干上万人的参观,门票是一个不小的开销,这样子加盖图章,就可以将纸张节省下来,既环保又节约能源,这种创意应该值得推荐。至于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我不想做评判,毕竟这是这一方土地曾经的历史。
在博物馆里面遇到了基隆某中学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老师看到我们这些外表“写着”大陆游客字样,主动搭话问我是从大陆什么地方来的,我如实告诉了他,我们来自山东青岛,他听了以后露出很高兴的样子,他说:去过,哈啤酒,吃蛤蜊,我用会意的笑容回答了他,他告诉我:他去过大陆很多地方,包括西藏和新疆,而且今年还有计划到内陆转转,与他一起的是一个教地理的老师,而他是教物理的老师,我开玩笑的告诉地理老师,这本来应该是你应去的地方,却让他去了。那位教师告诉我;他没有负担,我要养家糊口,这些计划要等到经济好转以后再去实现了,看来经济危机不是我们的事情,波及全世界,听当地工会的人说,现在台湾的物价也长得很高,老百姓也是怨气冲天,对马英九总统有不同的说法。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奔向第二个参观点,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港口而已,说是基隆与花莲交界处的海湾,除去植被茂密以外,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像我们这些从海边来的人,对大海的感觉没有特别的不同,在这里沿着海边漫步,让你感觉就是这里的一望无际的空旷,这里没有像内陆沿海城市景点上的游人如织的景象,在这里你假如有充裕的时间,你可以感受宁静与清新的空气,景色也无一例外的是一望无际。
大家在海边的兴致并不高,索性有些人直接回到车上休息,接待方知道这些人的习性,等人到齐之后,直接由开往饭店,一个很有意思的饭店,可能是我们去的比较早,如同广场般大小的大厅里面只有我们两桌客人,显得冷冷清清,倒是饭菜质量满可口,很快便风卷残云把美味佳肴统统装到肚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