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范小青作品系列(之四)
(2012-10-05 09:00: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顿开茅塞的心结
──读范小青短篇小说《我们的朋友胡三桥》有感
一连串的巧合构成了这篇作品的主线,也通过这一连串的巧合表达了人命运的不确定的偶然和最终确定必然的一种最终结合,有了这篇看似讲述一些无关紧要的故事,细细看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将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命运拿到人类的高度上去看,你便会发现作家通过这些故事和人物要表达的是对人类命运思考后的顿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勇的事业成功人士,他的父亲原本在北方的某一个城市里面生活,因某一次特殊事件让他携家人离开了那里,投奔自己在南方的一个叫王常贵的堂兄那里,当王常贵见到这个从远方来的亲戚,却无论如何想不起自己何时有这样一个亲戚,但是,即便王勇的父亲王齑缃一口咬定,他却有这样一个亲戚,也就将错就错,将这个“远房亲戚”收留了下来,到后来被收留的王齑缃才知道在这里王和黄发音一样,他的那个亲戚应该是黄常贵,而不是王常贵。这算是王勇父辈命运中的一次巧合。
王齑缃错投堂兄看似是一个很荒诞的事情,但是在我们这个深受儒教文化熏陶和影响下的传统礼仪国度里面,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了现实,王常贵不仅收留了王齑缃一家人,而且这位热情善良朴实的“堂叔”,在王齑缃过世以后,还帮助把这位没有血缘的亲戚处理了后事,这种既无亲又无故,以偶然方式有了关联的亲戚关系,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中国农民的那种纯朴与善良,这种基调自始至终贯穿于作品之中。
作为王齑缃儿子的王勇,长大成人以后离开父亲到外面去闯荡发展,离开了这片曾经养育他的第二故乡,作品写王勇回乡去给已经过世的父亲扫墓,在公墓里遇到自称为公墓管理员的胡三桥,王勇对胡三桥讲明了他父亲的名字,并写给他看以后,胡三桥记起了他父亲墓地所在的地方,并带着王勇一同前往,在去王勇父亲墓地的路上,王勇和胡三桥在交谈中了解到,胡三桥是一个文化不高的人,小学上了八年,中学上了两年便不再上了辍学,后来参军入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役结束以后战友们误以为他精神受了刺激,经过一阵治疗最后让他复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来到这里工作,告诉他在这里掩埋着对月反击战牺牲的同乡战友。
王勇在胡三桥的带领下,来到了已经有些看不清墓碑的父亲墓前祭拜,地域差异也表现了文化差异,百里不同俗,写了王勇去上坟时胡三桥一旁的对话,认为王勇一定不是当地人,当地人来祭拜先人腰带一些吃的祭奠物品。王勇祭拜完了以后,掏出钱来让胡三桥帮助把墓碑周围的环境帮助休整一下,把墓碑上的刻字在拥油漆描一下,胡三桥答应王勇的请求,但谢绝王勇拿出来的钱,但是王勇还是以恳求他的口气,让胡三桥收下了这份代表外向人情谊的酬劳钱。
其实,在王勇的内心里面,还有一个与胡三桥同名的人,不过不是公墓管理员的这个人,而是在明清时期江南的某一个镇里有这样一个画家,名字也叫胡三桥,名声不大,但王勇确收藏了他的几幅画作,其实在我看来作者打破时空的两个相同人物的对比,也是在于使这些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同样有着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一个表现在他的画风上,一个表现在他的乐于助人上。
王勇那次祭拜以后,胡三桥成为了他心里的一种情结,此胡三桥非彼胡三桥,而每每想起画家的胡三桥,便想起来在父亲安息在那个公墓里的管理员胡三桥,王勇还曾经专门打电话去找过胡三桥,却得知他不在那里。后来的一次机会他带着女儿回到这里再次为父亲扫墓,看到父亲墓碑旁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墓碑上父亲的名字被描得清清楚楚,知道这肯定是那个胡三桥完成了他的允诺,让王勇非常地感动。
扫万墓以后王勇专门到公墓管理站去找胡三桥,当胡三桥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却发现眼前这个人不是曾经在公墓里见到的那个胡三桥,王勇跟眼前这个不认识的胡三桥,讲述他曾经见过的那个胡三桥,而这个人一口咬定,那个曾经见过的胡三桥不是公墓里的工作人员,用他的话说:这时节好多农民都跑到公墓里去,满山遍野都是,我们猜不出哪一个是。
也就在这时女儿不经意的一句话,让他顿开茅塞,女儿对父亲说:笑死人了,他说他姓万,我一看名片上面,明明是姓范,他非说行万,这里的人范和万分不清的。这时作者写道:“就在这一瞬间里,在王勇沮丧灰暗的心头忽然闪过了一点亮光,这一点亮光将他的混沌的思想照耀得透彻通明”,王勇又惊又喜,大惊大喜,他知道了,公墓管理站的那个人一定是叫吴三桥,身穿迷彩服的才是真正的胡三桥!王勇早在三十年前就知道了,这个地方,吴和胡是不分的。
发音的不同也造成了理解上巨大偏差的现实,表现了语言发音的不同,实际上是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民俗特点所造成的,而人的本性中的很多东西又是相同的,王勇的顿悟就表明了作家要阐述的一种观念,文化地域的差役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但是,作为人内心的感觉与情感交流却是相同的。
当看完范小青这篇作品后给我的第一直感是不管地域相隔有多远,不管是否民风民俗是否同俗,也不管语言发生的同音与差异,人与人是可以沟通的。我们从王勇父亲的错误的投奔堂兄这件事情去看,从王勇给父亲扫墓认识的王三桥来看,无处不表现出人表现出来的那种善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和力,我想这也是作家要表达出来的人的内心里的这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