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玩在青岛

(2012-10-04 06:2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闲侃

应城市文化研究会的邀请,让我写一点有关居住的这个城市的印象,我实在想不起应该写点什么,感觉与我一起长大的城市,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变化,不再是小巧玲珑,已经羽翼丰满,以至于有一些“发福”的感觉,就在我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我正从小城著名景点崂山往回赶,原本这段路程最多半个小时的时间便可以回到城里,而在八月中旬的这个时间段里,回到办公室整整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城市的扩展从四通八达的进入我们小城的现实来看,就可以感觉出来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没忘记四十年前,我们小城的全部居民不足二百万,现在已经是八百万居民的计划经济单列城市了。

 

实话实说,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四十年前,我们这个小巧玲珑,幽静美丽的城市。它三面环海,一面连接内陆,交通的不便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汽车没有现在的泛滥成灾,游客只能乘有限的几趟客车抵达,顶多拥进来几千人,既不影响这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又可以让游客慢慢感受的景致,而那时的我们正在小学和中学里面。

 

四十多年以前,家门口几乎听不到汽车的声音,有限的一两趟公交客车,从家门口经过,几乎在听不到其它汽车的声音,而上坡下坡的丘陵地貌,让我们这些在假期里的孩子们,滑轮车成为了我们儿时玩的选择之一,简易木制的滑轮车,有两个用途,一个是计划经济年代买煤,以及到冬天供应大白菜,粮店卖地瓜时的运输工具,在一个就是孩子们空余时间的“滑翔机”,将滑轮车拉到江苏路小学上面的坡顶处,一个或两个小朋友坐到滑轮车上,一路下滑至太平路路口处,用风驰电掣形容也可以,我们的双脚就是刹车,换成今天不敢想象,也绝不可能。

 

过了家门口外的那条马路,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夏天假期里面,在近在咫尺的海边游泳,也是我们特有的一种享受,在家里换好泳裤,与小伙伴们相约着到了海边,在那里跟着大孩子们学习“扎蒙子”,用现在标准用语就是跳水,“飞燕”的动作无需描述就是想燕子飞跃一样的跃入海中,而“镰刀”便是用纵身一跳,现是弯曲如镰刀般的动做,在入水前的身体伸直后入水的动作,“冰棍”则成为了不敢头朝下入水人的更多选择,岸上的观众,会对那些跳水棒的人发出阵阵喝彩。当然这种跳水表演,并非只是在我们居住的家门口,在青岛路路头,在栈桥里面的大坝上,都有这些跳水表演和跳水健将的身影。

 

遇到落大潮的时候,小伙伴们也会相约一起到深海里面去挖“蛤蜊”,海沟里的“蛤蜊”又肥又大,很快就会有不错的收获,回到家里面用海水浸泡一段时间,就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那种为家庭奉献的优越感,也成为了之后不间断赶海的动力,大海无私的馈赠,成为了多少人乐此不疲的地方,很多家庭几乎就是以海为生,而那时候感觉大海馈赠给我们的是取之不尽,直到家长们认为不再适合下海的时候,这种热情才会有所收敛。

 

“捣木头”是儿时记忆中在马路上玩的游戏的另一种,虽然自己从来没有参与过这项游戏,但是,自己却时常关注他们的这个游戏的过程,在那个年代木材绝对是紧俏物资,每个户口每年供应有限的劈柴(应该是每户每人五斤劈柴),用于冬天取暖引火用,少得可怜的木材不得不让我们学会用最少的柴火点燃炉子的本领,而“捣木头”的兴起,我觉得与为了赢得木材,而兴起的游戏有关联。

 

游戏可以两人或更多人参与,他们从自己家中带出来规格不同的木料,当然也有从海里面捡到的,还有是从邻居家里面“顺”出来的,根据游戏规则,剪子包袱锤来确定优先捣的资格,只要一下子将对方的木料捣至马路牙上面算取胜(从马路上捣至人行道上),那个木料归于优胜者,以至于到后来看到用整个树段参与的景象,当然,输红眼而发生打架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这个游戏也随着城市供暖、供气,和城市汽车的发展而逐渐消失,马路被汽车活生生的抢走,再不属于孩子们的。

 

“弹杏胡”是介于在马路上和在院子里都可以玩的项目,同样是我们幼年时期最爱,即便自己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随心所欲的去买杏吃,也对杏胡不再关注,而儿时的我为了一粒杏胡的得到,可以满马路去找,家里面大人偶尔买回来杏子,分给你的几个杏子,也成为了自己拥有“玩具”兴奋不已的事情。以至于“杏胡”还没有处理干净,带着“鲜肉”便加入到游戏当中,或者是马路沿,或者是楼梯处,凡是有阶梯的地方,就可以完成这个游戏的基本要求,而自己当初还是这项游戏的高手。

 

弹杏胡可以往马路牙上弹,也可以在楼梯口处,网楼梯上弹,将小朋友握在手里的杏胡,一起亮开,谁的多谁先弹,并在中指上的食指,再用力以后,将杏胡弹到马路牙上或楼梯上就算赢得,自己现在手指依然有力气,估计就是那时候锻炼的结果,当然,杏胡还有一种玩法,不是往楼梯上弹,是在地面上用“技巧”弹的一种玩法,需要用技巧来赢得胜利,大拇指的弹功,食指的转功,都属于特殊技巧,虽然游戏下来满手脏兮兮,但是,自己口袋里硬的满满的“战略品”,可以让自己满足很长时间。

 

踢“纱布袋”和“骑马”游戏,一般是冬天里玩的比较多的游戏之一,今天自己迎韧有余的踢毽子,归功于儿时自己踢“沙布袋”的功底,虽然学习是一塌糊涂,但是,在玩的项目上自己可以说是“全才”,几乎是样样都不会为玩伴们丢人,成为他们喜欢成为一帮的最佳人选,自己也在这些玩的项目中表现优异。

 

其实,自己最拿手的是玩“玻璃弹球”的项目,自己曾经非常准确的将远在四五米之外的玻璃球准确命中,而且,几乎是百发百中,成为我们儿时玩伴中最值得自豪的人之一,自己在不断总结和感受的基础上,找到了如何用力,如何瞄准,如何处理路面上不平的剪辑情况,而准确打击目标,几乎成为了“神枪手”。

 

弹球最让人难忘的是玻璃球,在我的记忆里面这些花花绿绿的玻璃球,弄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拥有的几个玻璃球,还是玩伴们的赠予,虽然已经是“伤痕累累”,但是自己根本不会在意这些,自己知道一定会让那些用新玻璃球的人心痛不已,因为自己几乎是百发百中的手法,会让他们的玻璃球留下破损的痕迹。

 

四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成为“小老头”的自己,早已改变了玩的项目,但是,这些儿时的记忆,依然清楚印在脑海里,想想这些廉价的玩的内容与项目,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身体发育都是有益的,今天,到了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孩子,却没有了我们曾经玩过的那些“廉价”游戏,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文化辅导课、业余爱好辅导班,特长班,成为了他们家长寄语下一代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一种必然,孩子喜欢玩的天性被强制性泯灭,成为了“小大人”,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我们曾经玩耍的空间,被迅速成长起来的“水泥森林”所侵占,被拥堵的车流所侵占,被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所改变。

 

其实,我们从自己儿时的时代,所经历过的那些事情,来与今天孩子们所面对的来对比,在我看来城市的发展与孩子的培养本应是一个顺序渐进的过程,城市发展的异军突起,突飞猛进,未必是一个城市的幸事,城市的发展有它的局限性,城市不是越大越好,而是看一个城市功能所具备的情况而言,而孩子们地成长同样需要有一个符合孩子们特性的成长环境。现在对孩子的要求和接近苛刻的培养,都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更应该想到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