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买书这事(之十八)

(2012-05-10 00:14: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市北区书店的回忆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清楚地记着,小城曾经的高楼大厦绝非现象在那样星罗棋布,从中山路沿着热河路往东西方向走去,你不会再看到高楼大厦,最高的建筑就是两层楼的房子,市北区书店就在现在的市北区电子商城的地方,是一个连着的二层楼房组成,自己买书时候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书店,后来随着对好书的追求,便开始全市性的搜索,所有可以找到的书店自己无一例外的都会跑过去。

 

在幼年记忆里面热河路大坡,是一个不小坡度的马路,曾经听说过“拉沿”的故事,说是过去生活困难的家里面,为了贴补家里面的经济拮据,用拉沿的方式,帮助人力车夫从陡坡底下拉上坡顶,人力车夫根据载货的重量和出力的多少,相对应的给三到五分钱,不要以为三五分钱不算钱,在那个时候三五分钱可以买上一个肉包子。更多的孩子还是把这三五分钱交到大人的手中,帮助补贴家里生活所需。

 

小时候感觉我们居住的地方去热河路以西,感觉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那时候既没有出租车,公交车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座,即便自己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学校组织学工劳动,每天坐公交车从哪里走过,你依然感觉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毫不客气的说,市北区地界里的很多地方自己到现在也没转遍。

 

当然,在我的记忆中也有利用热河路大坡有利地形,对那些拉点心的人力车进行偷窃的事情时有发生,过去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孩子们吃点心几乎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拉点心的师傅同样是我们羡慕的对象,据说拉点心的工作是一件美差,凡是去拉点心的人力车夫,都可以从中捞去点好处,这好处就是可以偷一点点心送回家,因为刚刚出场的点心是非常干燥的,到了马路上遇到潮湿空气,会立刻增长分量,这样人力车夫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从箱子里拿出一斤半斤的点心。知道这些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这种趁人不备,躲在暗处,看来人力车夫费力气地往上拉时,悄悄地跑过去伸手抓几块点心就跑。

 

当时的市北区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些,不像是现在他成为了我们城市里最繁荣的地方之一,那里的电子一条街据说是全国有名,而今天的热河路绝非与曾经的那个市北区来相提并论,可以用今非昔比来形容,遗憾的是今天的新市北区,已经将原有的那个书店给“吃掉”了,曾经给我带来无限遐想的那个书店,成为了记忆中的曾经,自己的一部分书记也是在那里购买的。

 

八十年代以后,市北区以馆陶路中部出现了个体的书摊,最初是地下形式的出现,不被官方接受,来警察他们就跑,警察不来就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买书,而且人气非常之足,到后来书摊成为了一种官方允许的事情,立刻就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依稀记得市北区地界上的书摊最多,出去我说过的堂邑路上的书摊,在老房产局大门外面的那一整排书摊,也是当时很有人气的地方,我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将自己买书的方向向前移动,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已经过世的“书商”魏搏厚,就在堂邑路和热河路上摆过书摊,开过书店,感觉他最后在热河路上的书店里的更多书籍就是曾经市北区书店败落时的处理书品。

 

我自己清楚地记得在市北区书店自己去过多次,竟然一个关系没联系上,那里的营业员感觉也是志高气昂,对我这种书虫子根本不感冒,一句话爱买不买,而且文艺书柜上的人也很牛,自己不敢跟他们发脾气,只有细细看的份,觉得需要出手时才去“讨好”营业员,买了以后二话不说扭头就走。

 

也正是这样市北区书店悄然消逝的时候自己并没有难过,觉得兴许会见一个更大的书店起来,很遗憾的是这个书店关张歇业以后,听说合并到了台东书店,现在市北区书店的原址上耸立着一座相当规模的大楼,既是买数码电子产品的商城,还有餐饮娱乐的地方,一定还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卡拉OK城,自己还跟着业务去过,但是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过去的辽宁路是一排二层楼房的建筑,我最初单位的一个护士长曾经住在哪里,当我开始到哪里买书的时候,自己还天真地想到,假如我要住在这该多好,每天吃完饭以后,可以轻松自如地到这个书店里去看书,看累了就回家休息,一句话离书店近是多美好的一件美好事情。现在知道这种想法的可笑,离书店近不等于你就一定拥有书籍,拥有文化知识,看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让人越来越聪明,在一个就是让聪明的人变得蠢钝,因为不正确的理解书籍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事倍功半。

 

在市北区地界上的还有一个门面很小的书店,那就是位于市场三路东风电影院附近的一个小书店,因为自己的一个朋友住在哪里,所以自己知道在那里有这么一个书店,自己去的不多,感觉是一个卖旧书的书店,在自己的记忆中我只去过一两次,看到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籍堆放在那里,自己也就没了兴趣,很快把这个书店从自己的脑海里抹掉了。

后来在上海路上先后有开了一两家书店,那时候自己基本上已经曾从疯狂回归到“理性”,所以即便自己从哪里走过也没有什么大的吸引力了,用掌柜的话说我:狗一阵,猫一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