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阿姨一路走好
(2012-02-20 00:21: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韩阿姨撒手人寰,对她的子女来说是一件最悲伤的事情,可是我却觉得这是韩阿姨彻底解脱的一件好事情,每每看到你拖着你年迈且多病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来到我家,讲述着老伴去世以后,发生在她们家里面的事情,我就觉得大姨的命实在太苦了,就像她不停念叨的那样:“老头子走的太突然,一句话都没留下,把所有遗留的问题都交给了我”。
所有的遗留问题是什么?在我们这个物质视为第一位的现实社会,遗留的问题除去利益和财产还会有什么?即便在韩阿姨这个家庭里面,我认为不过是一个最普通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面的前二十年里面,我是非常了解,绝对不会是我们想象中的富有家庭,不过是从清贫中逐渐有所好转的家庭之一。
韩阿姨的老公家在农村,那边有婆婆和小叔子弟兄好几个,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城里的大哥是一个军官和干部,是有钱人,所以不定时地都会来这里享受城里“美好生活”,岂不知,韩阿姨的老公不过是一个单位的处级干部,韩阿姨不过是一个普通企业的一线职工,而这个已有四个孩子的家庭,过得并不富裕,每次去到他家,感觉就是到了一个生活十分困难的家庭,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不为过。而这个家庭却在韩阿姨的精心管理之下,变得井井有条。
认识韩阿姨是因为她老公是我工作后第一个单位的领导,也算是我走入社会以后对我要求最严,关心最多的一位领导,同样也是一个嫉恶如仇,性格刚烈,爱憎分明的好干部,在他的眼里永远不会容忍那些动嘴皮子的人,他有着自己光辉的革命历史,也有着从部队大熔炉锤炼的那种刚毅和直白,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就是从他那里学到最深刻的感受。
后来韩阿姨的老公因性格太刚直,得罪了一些上面的领导,被调离了我最初的那个单位,但是,对于他给予我的帮助自己始终不会忘记,不定时地到他的家里面去探望,老领导唯一的爱好就是喝一口,每次到他家里面老领导都会让他的老伴,我们统称为韩阿姨,给我们准备两个小菜,陪着老领导小酌,而那时候的韩阿姨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之朴素的人,当然也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
其实,这个家里面可以不这样,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的一把手,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曾经享受特殊供应的单位一把手,从单位里面为自己谋点私利,几乎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而我们的这位老领导用他擅长说的那句话:“我打日本鬼子时挨得那一刀,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打中的那一枪,足以说明了自己的光荣历史,我不能辜负了党给我的荣誉和地位。”自己一直记得他经常守着我们亮出来脊梁上一大道伤疤。
三年前老领导突然离世,我去参加老领导的告别仪式的时候,我上级原来的领导,已经退下来的大姐(她已经在去年作古),领着韩阿姨到我身边说道:“你老伴不在了,找我不方便,你就去找他,他不仅仅是你老公曾经的部下,更觉得是你老公要好的同事,也是可以帮上你的人。”就这样我成为了韩阿姨有困难时要找的第一个人。
通过韩阿姨家里面之后发生的事情,我知道家里面的顶梁柱一旦没了,这个家也就将面临着解体的现实,在诸多孩子的不同利益的诉求中,家里面的那一点点积蓄,那一处房屋的产权,就成为了孩子们争夺的对象,再后来本不应该发生的确又发生的“对付公堂”,成为了让韩阿姨彻底绝望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毕竟这是家里面的事情,对于一个外姓人,一个与他们孩子无关痛痒的人,也只有像韩阿姨提建议得分了,后来听说闹得是不可开交,自己已经是无能为力,到了对付公堂的份上已经到了外人无法伸手的地步,而此时的韩阿姨已经是癌症晚期的病人,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从人文关怀和亲情的角度去看待这些。
最后一次看见韩阿姨,我没有主动打招呼,看到她坐在路边修鞋的大爷边上,目光呆滞,这让我想起来我的老领导晚年生活的部分,同样是坐在这个钉鞋老人的边上聊天,晒太阳,或许此时的韩阿姨用这样的方法与在天堂的老伴对话,看到她面无血色的面容,散乱且稀疏凌乱的白发,你就会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家庭的纷争让韩阿姨身心交瘁,这也加速了病情的发展,当我在殡仪馆里面见到安详躺在那里的韩阿姨,我心里面多了一份平静,她慈祥地躺在那里,像是在甜美的睡梦中,身穿我从来没看见过的红棉袄,很受看,很漂亮,很精神,我知道你这样的装束是为了去见你日思夜想的老伴,今天是你们在天堂里聚会的日子,你放下了所有本不应该你管却管了的人间杂事,用你一生的善良与勤劳,留给了子孙最辉煌的人生的记录,你也用自己完美的人生,宽慰地告诉自己在天堂等候的老伴:我尽力了。
瞻仰了韩阿姨的遗容,我便匆匆离开了,我没有等着参加他们孩子举行的告别仪式,因为我觉得这种做戏式的表现,无足以弥补亏欠老人的种种不敬,离开才知道珍惜的情感,在我看来一点没有意义,为了物质的蝇头小利,却忘记了父母为孩子奉献一生的伟大,不尽孝道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想到韩阿姨的解脱,想到与我的老领导,她的老伴的团聚,我心里只有默默的祈祷:韩阿姨一路走好,见到老领导告诉他:部下没有忘记他,依然记住他曾经得好。祝愿你们在天堂过的幸福美满。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九日写于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