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买书这事(二)

(2012-02-19 00:00:5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有的时候自己会问自己,这些书真的需要买吗?过了很长时间,或许自己觉得有些书可以不买,特别是一些通俗的作品,并不是通俗的不好,咱就是一个俗人,只是觉得通俗作品的思想性与大家有差距,更多的是迎合大众口味,也知道这样去写对作家来说,可能解决温饱问题更容易一些,大众接受的更快一些,但是,从启迪人的心智来说,它确实有它的局限性。

 

当然,今天不是在谈论这个问题,我是自己问自己,为何就这样将这些书买了回来,假如要按顺序阅读的话,估计要到下一辈子的九十岁以后也排不上,可是现在自己已经没有了读书的详细计划,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高兴看什么,就看什么,不去为自己量身制定什么自己知道实现不了的计划,发现这种“无目的”的阅读,到让自己受益不浅,跟着众多作者的不同视角,进入不同作家讲述的不同事物中,你感觉这种方法使你眼界更开阔了。

 

自己的陋室里面的床上,和自己卧室里的两面墙上的书籍,就像是两列被检阅的士兵,自己时常在这两个地方转悠,看着那花花绿绿的书皮,看着不同书名的书籍,跟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走,觉得那个书的名字引起了自己的主意,便站下从书架上取出这本书来,站在那里粗略的翻阅着,发现特别引起自己兴趣的段落,便会拿到自己的“书房”,继续找被吸引的快感,就像在倾听这些作家对我进行叙述一样。

 

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跟着朋友去拜访“高人”,曾经在一个所谓的高人家里面,询问他的阅读经验,在他家昏暗的屋子里面,可以感觉到他靠在墙上的那排书橱,摆放着满满当当的书籍,不尽如此,在他家里的书桌上同样是堆放着一些杂志和书籍,当我问到他阅读的经验时,他笑着跟我说,读书没经验可谈,你喜欢什么就看什么,例如我就是随心所欲的去翻阅,哪怕是看书目,你也可以得到你需要的东西。当时自己怎么也理解不了他说这句话的意思,认为是卖关子。和朋友分析,这位高人可能是他刚刚经历了婚变以后的“不清醒”,或许是打发我们这些不知深浅的年轻人。

 

事隔这么多年,自己才感觉到哪位“高人”没有卖关子,确实讲了一句实话,书不在于你看什么,也不在于你有什么样的目的,只要你去翻阅,你一定就可以得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后来自己知道成语里的“开卷有益”就是说了这样一个道理,到了现在自己知道,随手拿来的书籍,哪怕你看上他两眼,有了初步的印象,很可能就会在日后的某一个时刻派上用场。

 

更多的读者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去选择,从严格意义上讲,自己的随心所欲也同样是一种内心的自己选择,只是这种选择与其他读者有所不同,时而选择轻松愉快的书籍,时而是选择哲理深奥的书籍,即便这些书籍自己很有可能是囫囵吞枣,但是,自己始终认为,你不去涉猎,就无法找到深奥的感觉。

 

自己拥有很多社科类的书籍,这些年里面自己一直没有放下对这些书籍的收集和阅读,哪怕是看上一小段,觉得有些经典的句子,还是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读书需要找的感觉就是如此,至于史学方面的书籍,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书籍,自己也不少,但是,假若不是为了求证一个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自己很少去翻阅这方面的书籍。知道这同样是一种偏颇,但是,眼下面对堆积如山的这些书籍也只有采取这种“丢卒保车”方法了。

 

买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这本书非常之重要的感觉,特别是在翻阅的时候,发现某一段话讲得非常之经典的时候,似乎就感觉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书籍,就像一个人一见钟情的感觉一样,似乎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幸福一般,其实,这不过是自己的想象而已,有的时候真的买了回来,发现自己在激动前提下的感觉并不是很准确,有些书你知道很可能会这样放置一生,不瞒你说,放在泰山大人家里面的那整整三四十箱子书籍,什么时候再可以翻阅,都是一个未知数了。

 

有一点自己很清楚,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电子书籍非常之盛行,这样一来给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似乎有点电子书籍将要取代纸质书籍似的,其实,我个人感觉历史发展到什么时候,电子书籍也不可能全部替代纸质书籍,更多的人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从网上下载书籍,可以节省更多的银两,其实,在我看来从网上看书,与坐在这里翻阅图书的感觉是绝然不同的,这是我自己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种感觉,自己为买书又找到了新的理由,端着一本书阅读,如同握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的手一般,随后就是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它,找到爱她的一万个理由的出处和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