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买书这事(一)
(2012-02-18 00:21: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随感 |
我这个人消费最奢侈的就算买书了,虽然成千上万本书,已经让我活三辈子也享用不完,但是,但凡到书店里面“闲逛”的话,见到自己认为可以看的书,根据囊中的银两多少,扣除回去的车马费,会倾其所有,自己在买书的时候,也想过不买行不行?但是,很快买书的愿望,就轻而易举战胜了“节俭”的想法,提着新买的书,小心翼翼地抱回家中,为何小心翼翼,因为家里面掌柜的已经再三提出最强烈抗议,认为如此下去,家里面真正成为了书库了。
其实,家里面掌柜的不知道,自从朋友教会我从当当网买书以后,自己已经熟练地在那里不定时的订购了不少,办公室身后已经隆起了书山,自己正在为一年以后“告老还乡”,这些书如何放置发愁哪,粗略算了一下,上千册有余,两个书架放不下,而自己的陋室已经是书满为患了。
买书是一件令人非常愉悦的事情,对于不喜欢看书的人,他们无法想象到读书人拥有一本书所感受到的那种快乐与幸福的感觉,在当下污泥浊水,纸醉金迷,民风日下的社会中,你唯一可以最信赖的就是你拥有的这些书籍,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他们不会加害污蔑,他们不会让你误入歧途,它们会无颜无悔地跟随你,你手捧着书,不用设防,放心地阅读着,跟着作者讲述的故事和道理,去认识和了解我们这个社会。
算下来买书的经历已经有将近三十年了,从最初的“精挑细选”,到后来的“广收快读”,再到最后的“随心所欲地”挑选购买,甜酸苦辣都汇入了买书和看书的过程中,所以自己的书很多十多年以前的,从时效性上确实有的已经过期了,但是,自己不舍得将他们卖掉,自己有一个想法,将来自己的孩子喜欢的话,就全部移交给她,假如不喜欢的话,就送给某一个学校的图书馆,一句话,自己有能力翻阅图书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将这些书籍处理掉的。
虽然自己总跟别人说,一个人一生中能看懂一本书足矣,遗憾的是我们算下来一本书也没有看懂,因为看懂一本书的大前提,你要有大量的阅读,有睿智的头脑,而构成这两点的又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从自己的感觉来看,读书的过程是一点点地铺开,之后再一点点地精简,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自己的现状则是,越来越感觉到自己阅读的太少,所以就不停地翻阅着、购买着自己感觉可以为自己提供思维空间的书籍。至于自己何时可以有一种收敛的感觉,现在尚不知道,觉得很多的书籍都是自己想去看,想去买的“急用品”。
现在想想最初由于经济的原因,不得不选择精挑细选,现在无法想象一个月二十几块钱的工资,又得了买书的病,虽然那些书籍最贵的也只有块把毛,可是按工资的总数去除,你就会发现一本书买回来,可能就是你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十,而要想一个月简朴的过下来,也只可以买一本,一旦多买了一本书,你很可能落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虽然单位里有一个图书馆,可是那时候的图书基本上可以说是文革时期的图书,很少有人去问津,等到文化略微开放了一点,一些重新翻印的名著,从新华书店计划科里批给你一点,等买回来那几本书新书,也轮不到我们这些毛头小子的好事,单位里的那些“有文化”的干部早就借走了,等轮到这些书放在书架上,也基本上成为旧书和“烂狗肉”了。
到了自己感觉银两可以支撑我买好几本书的时候,自己几乎把所有的奖金和“外快”全都用在了买书上,那时候几乎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状态,积累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严格意义上讲,在那个时候的买书问题上,是存有很大的虚荣心的,特别是在同事当中,人家看到你拥有这样多的书,误以为你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自己觉得美滋滋的,其实,书籍的拥有并不意味着你文化和水平的高低,真的用这种标准去衡量,那书店的工作人员应该最有文化和水平。
到现在买书问题上面,可以说是自己说了算的程度,也知道了买书的“诀窍”,买自己感觉可以长时间看的,买有影响力的作家的书,也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大家的书,买自己从心里喜欢的作者的书,哪怕这个作者在外人来看,与你感受的不同,但是,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一定去买,去看,毕竟读书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喜欢就是你需要的,也是对你最有帮助的,你可以从你自己的理解角度,去找到一种你认为的道理。
严格意义上说,近些年里面自己的脑子不好用了,会重复地买一些书籍,在二十年以前,几千册的书籍绝对不会买重复,在书店的书架前,逐一地去查看,发现新书后,自己绝对会知道自己是否拥有这本书,几乎没有重复买过的时候,连书店的工作人员都说我记性好,可是到现在自己真的不定时地买回一些已经拥有的书籍,没办法只好无偿奉送给想要的人。
每一个作者对我来说都是我的良师益友,自然对拥有这些忠实的朋友,自己的感觉是多多益善,也正是这样的想法,使自己一次次忘记了这种疯狂,同样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清醒时候会感到这一点问题的严重性,可是,当新的书目,新的图书介绍摆在摆你面前,你便会被心理的一种渴望所替代,你会象是发现了一个宝物一样地痴迷,不假思索的将它买下,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买书不用想,钱花在精神食粮上,值,比把钱用在乱七八糟的事情上强,清醒时候自己又意识到,这种疯狂视同“精神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