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花石楼诗歌磨坊”诗人的作品(之七)
(2011-12-17 00:32: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物素描 |
走进“花石楼诗歌磨坊”诗人发起人之一高建刚
高建刚不仅仅是小城文学杂志的编辑,也是“花石楼诗歌磨坊”的发起人之一,也可能更多的读者,更了解是他的小说作品。例如反应人类贪婪欲望的短篇小说《黄大楼》,他的短篇小说《车位战争》,这些作品都已经被国内知名杂志社刊载,其实更准确地说,高建刚还是一个诗人,在青岛诗歌圈子里面,也是有影响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的特点,就在于诗人带给我们那种深沉而严肃的哲学思考,可以感觉到一个诗人对生活的一种彻悟,我们首先来看他的这首诗作《红苹果》
在火车上
削红色苹果皮
时间和空间裸露出来
给自己一口
给爱人一口
我们相互占有
性感的形体
以火车的节奏
消逝
我们到达苹果的核心
世界化为种子
火车在拼命奔跑
我们迷茫地看着窗外
等待终点的到来
这首诗我们看似只是写了一个在火车上吃苹果的过程,但是,我们跟着诗人的思路往下看去,我们发现这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和生命深刻的反思,表面上感觉是描述夫妻相亲相爱的甜蜜过程,实际作者已经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理解人生,这是诗人对稍纵即逝的生命的一种感慨,在这首诗里面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生命这个大命题的思考,削苹果的过程,也是我们生命起始的自然过程,诗人用这种比喻,来表现我们人类的命运与那个苹果一样,从削皮开始,到吃掉那时刻为止,那就是一个生命的整个过程,从破蚕而出,到消损无影无踪。
诗人把时间、空间和事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奔跑的火车就成为了我们生命的历程,那个“欲望的苹果”,代表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而最终吃到苹果的核心部位时,预示着生命的终结,表达了有限的生命的客观事实,整个的诗作,给人一种生命的启示,生命的过程就如同乘坐的那里火车,作为乘客的我们,别无选择地面对终点的到来,这并不意味着作者的对生活和命运的消沉,这是他对命运的一种客观理解。
假如命运的题材对于一般性读者来说,有点沉重或严肃,而他写的对生活中的那些细微的情节把握,又体现了世人的不同凡响,他的那首《刷碗》就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成为了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件让多少家庭主妇或居家男人头痛的家务劳作,在诗人的感觉发掘中,成为了感悟生活甜蜜的妙不可言,成为了充满幸福的优美乐章,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的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
刷碗
如果把碗看成在水面打起的
一串水圈,看成远古传来的石器
看成照耀生活的镜子,甚至看成月亮
碗就进入一片光亮的境界
碗和手就会融合
亮晶晶的流水中
就会清晰地听见吱吱喳喳的鸟鸣
直到碗变得洁白无瑕,在里面
能找出自己的笑容
直到手指轻轻一敲
发出月亮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