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尾声)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山玩水 |
大部队继续西上,我则留在了兰州,准备第二天打道回府,兄弟派兰州办事处小兄弟照顾我的行程,当小兄弟问及我想到那玩一下,我如实告知:只想在房间里呆着,看看书,写点这次西行的感受,之后赶赴机场,小兄弟坚决不从,说领导特意安排我陪同参观,你不去,证明我没完成任务,听到这里,自己也只好照顾小兄弟的情绪,想来想去说:不行到甘肃省博物馆看看?立刻得到同意,约定十点钟到宾馆楼下集合。自己知道去博物馆是消磨时间最快的地方,更知道安排十点钟,就是为了参观后,直接吃午饭,另外,一些人在那里等着那。
自己想象不到甘肃省博物馆,会有什么样的文物展出,觉得这样偏远的省会,不会有什么让人感觉吃惊的展品,在这一点上自己的想法是大错特错,到了那里以后才知道,这里上万件藏品里面,很多是国家一级文物,特别是陶艺作品,是全国收藏量最大,最珍贵的博物馆,在那里了解了这些从公元前8000年至2000年时候先人制作的陶艺作品。
甘肃省博物馆三层楼都有展厅,一楼的最大展厅在展览“走向共和”,知道这是一个中国革命史的展览,不需要我们去温顾这些,直接去了古生物馆,在那里餐馆在甘肃出土的恐龙、大象等股动物化石和标本,直到甘肃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就像介绍上说的那样: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心,母亲河--黄河的中上游,东西跨度1520公里。青藏高原、阿拉善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在省域交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三大水系在境内分流,是我国政区中惟一包括三大自然区的省份,山地起伏,岭塬绵延,河流广布,深股纵横。从宏观角度看,这里是亚洲东部与亚洲中部的分野地带,大致以乌鞘岭为界,以西地区河流皆为内流水系,属亚洲中部;以东地区河流统属太平洋流域,属亚洲东部。“甘肃省委与上述界限两侧这一特点,是他理所当然成为东亚与亚洲中部、西亚和欧洲之间的陆上交通孔道。古丝绸之路和现代的新亚欧大陆桥均取道于此,绝非偶然现象。”
从微观角度说,省内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源存在巨大差别,形成了许多适宜于人类群体生存的小型区域生态环境,为远古时代史前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明时代民族并存共生创造了条件。因此,甘肃境内不仅是早期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也曾是一些种族转移迁徙的甬道;后来又使各种类型的古文化育生递接,众多民族活动、交往、冲突、融汇、定居的舞台。
从古生物馆出来,我们直奔陶艺馆,在这里呆得时间最长,让我了解了甘肃的陶艺历史,自认为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我,在这里又傻了眼,不知道陶艺的发源地之一的甘肃,在八千年前就有了文明的出现,而且陶艺这个文明的象征的写实,甘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自己泼上了历史文化的一课。
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完以后,我在那里买了相关的书籍,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在介绍中了解到陶艺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主要标志之一,在那里看到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陶艺作品,无论是做工还是图文,都展示了古人的审美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用相机将自己认为感兴趣的每一件陶艺作品,拍摄下来。
通过这次的参观,自己对彩陶有了基本的印象,知道了彩陶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发展到鼎盛期,制陶业进入更高阶段的产物。彩陶的生产不仅为满足群体物质生活的需要,他为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审美需要,以集实用和艺术于一体。彩陶日趋繁丽的纹饰,既表现了先民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认知,更反映了先民的生活情趣和对美的追求,展示出先民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而甘肃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是我国早期农业发源区之一,在黄河母亲乳汁的哺育下,距今约8000年前就诞生了比仰韶文化还要早1000多年的大地湾文化,出现了同西亚两河流域彩陶遥相呼应的我国最早一批彩陶,发展到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工艺进入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从马家窑类型到半山类型,历三期二未衰。坚腻的胎质,丰繁的器类,缤纷的色彩,绚丽的图案,可谓气象万千,令后世盛赞不已,甘肃也因此拥有了“彩陶之乡”的美誉,甘肃彩陶不仅出现年代最早,分布地域广阔,且延时时间特长,艺术造诣辉煌,其他地区的彩陶制作,都难望其项背。
在甘肃博物馆里面,藏有距今8000至2000年间省境所出各个时期的彩陶约5000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精品多大200余件,人们称之为彩陶宝库。我在那里用自己相机将这些艺术珍品的部分,逐一地拍摄下来,将贴在这里供博友们欣赏,算作是这次西部行的一次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