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传统”的无奈(之二)
(2011-07-20 06:02: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上一篇写了大哥孩子婚事,给他带来的那些苦衷,原以为时间会磨平“伤痕”,岂不知,在一个场合听说,这种“伤痛”深深地刺痛着他表面坚强的心灵,即使知道这些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情,那种回到解放前的感觉是真实地。
也许正是听了他的那深情的描述,让我对孩子的婚事有了关注的动向,记得前两天刚刚看过一篇报道,一位母亲因无力拿出孩子需要的婚礼所需的费用,选择了跳楼自杀,摆脱了自己的“难堪”,无疑这是一个人间悲剧,也是中国人越来越盛行陋俗导致的悲剧。
昨天,与大哥坐在一起又谈及了那天晚上的事情,由于上一次我提前的离开,后半段大哥讲述的都没听见,据说更是一个惨不忍睹,倾其全家财力完成“续香火”大任,而家里的大人也无法考虑自己养老的事情了,就在这种捉襟见肘的状态下,所有花销的感觉都是非常的敏感,也难怪,大哥讲着讲着酒喝多了,并不是幸福的“眩晕”,而是,回到“解放前”的一种失望后的发泄。
具有戏剧性的一段段真诚表白,彰显了山东大汉的耿直,订婚的那一天早晨,拿着刚刚收到的讲课费,一起到了农贸市场,根据“约定俗成”的订婚约定,六大样的见面礼,将一个不能少地提到亲家那里,六条鱼,每条都在一斤半左右,这就将近十斤,算下来就超支不少,本应是六条一斤的鲜鱼;六斤整块的肉,买肉的商贩可没这样的手艺,不得已,多割下来,再修整,又是一个多买;约定俗成里面的六斤粉条,也同样不拆捆,每捆多不少,没法忍痛割爱买下。
关键问题不在这里面,按规定要有六瓶酒,到亲家家里面,绝对不会拿普通的酒出来,大哥这些年里面,同事朋友送的酒,一瓶也不舍得喝,都保存完好,但是,好酒就那么几瓶,为了孩子也要拿出来,其中的一瓶珍藏十年的茅台酒,算作是这些酒里面的“珍贵文物”,为了孩子,也没法子忍痛割爱,两瓶茅台,两瓶五粮液,两瓶郎酒,再加上六斤点心,六斤糖,就这样一起到了对方家里面,如数缴上,原本是十万一千八的订婚钱,由于只给了八万一千八,所以,不让对方回了,就算做是十万一千百八。
亲家用他们的方式,回了除去钱以外的物品,原本大哥认为一定会回的那瓶“历史珍藏”,结果大失所望,没有例到“回礼”的目录之中,也许这一下也给大哥不少的“打击”,那天他喝高了我猜想也许有着层原因,后来又讲了他们的现状,以及对未来憧憬的不乐观,越说越没了情绪,借酒发挥,就这样一边说,一边喝,喝着喝着大了。后来知道媳妇也为此找朋友“祝贺”完成“历史大业”,也喝了一个醉眼朦胧。
好像是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的:幸福的家庭是相近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大哥的纠结和郁闷的是,自己含辛茹苦积攒的那点积蓄,瞬间融化在孩子的房子和定亲上面了,当然他们知道这依然不是最后的付出,装修房子的资金还需寻找,结婚庆典的资金,依然摆在你的面前,回避不过去,即便那时候会有一定数量的回馈,也就是我们说的份子钱,但是,那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到底收多少猜想不出来,可是,婚宴的全款要在婚宴前两个月全部缴清,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在座的另一个大哥,讲了自己孩子的事情,笑得在座的快喷了,虽然,不是金钱上面的问题,但是,儿子的女朋友与婆婆性格不相容,让公公夹在中间非常的难受,这个婆婆在孩子不在家期间,用孩子的电脑与朋友聊天,评论自己儿媳妇时,好话说得少,直言不讳说得多,她忘记了这个时代是主张个性的时代,等她聊完天,关机走人,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岂不知,在某一天里,儿媳妇从QQ聊天记录中发现了婆婆的态度,关系利马疏远,婆媳大战并没有发生,但是,暗战却在进行。
在坐的所有人都静听这两位父亲的叙述,从他们不同的苦楚来看,前者还属于经济上的愁苦,还没上升到关系上的,和感情上的矛盾与纠结,假如未来的儿媳妇也是如此,那大人就太可怜了,倾其所有,无怨无悔,最后里的一个“出力不讨好”,你说,中国父母到底在干什么?说美德、说传统都可以,但是假如真的面临这样的结局,在我来看那不是赚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