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传统”的无奈(之一)
(2011-07-19 06:15: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本想喊着大哥一起坐一下,并不知道他在当天的中午经历了他一生中感受最深刻的事情,不怕别人笑话,这本身应该是一件让人兴奋高兴的事情,却在中国这样一个固守传统的“约定俗成”下,一件高兴的事情,从大哥的表述中,我界定为陋俗下的“无奈与不幸”。
不怕别人笑话,这个无奈来自于他儿子的订婚,在这个讲理道,讲约定俗成的社会,订婚绝对不是一件让人轻松自如的事情,让一般百姓望尘莫及的订婚钱,别说是大哥,就连我都感觉,这种订婚,与其说是一桩婚姻的缔结,不如说是一场“经济结盟”,送给未来儿媳妇的订婚钱八万一千八百元,用大哥的话说:这是最一般的水平,靠,这种陋俗发展到如此的程度,咱还真的不知道。
我们都有经过婚姻的经历,不知道别人是如何举办的,假如我像大哥孩子那样的标准,我敢保证到现在依然是“洁身自好”光棍一个,记得我结婚的订婚钱,加起来不足二百元,加上结婚的婚礼需要的费用,总共不到一千元,我曾经在我的博客里写过,自己现在认为是十分寒酸的婚礼,即便寒酸我们一起走到了如今。
结婚领证,我是与掌柜的两个人悄悄地去领证的,而结婚的婚宴,也只有两家人在一起象征性地举办了一下,虽然,最后让同事们逼得补办了几桌婚宴,但是,也找不到那种热闹的氛围,最后还是以“全武行”结束了。用现在人的观念,那就是一桩非常“不幸”的婚姻,但是,就这样举办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掌柜的也没有感觉有多少不幸,情感是大家的相互感觉来决定的,绝非是用经济的衡量标准来取舍。
坐在酒店的餐桌前,听大哥不停地讲述着,我个人认为是揪心的经历,用大哥的话说,论经济实力,也算是一个中产阶级,但是,面对孩子婚姻,他的语言显得有点“悲壮”,他真实地说出了,国民对目前婚姻习俗的一种“无奈与反感”。
大哥讲道:我媳妇一夜的辗转反侧,原本睡眠极佳的她,有了自己的心事,来源于两点,一个是对方家人的感触,一个是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就这样大把大把地送到了别人的手中,而且,一切未知的东西还不知道,定亲只是一个开始,会出现什么事情,一切都在为预料中,万一出力不讨好,万一听到自己不愿意听到的语言,这些都要“以大局为重”,强忍着。
早晨起来,家属把装成九个包的订婚钱拿了出来,又重新的点了一遍,看到家属额头上冒着汗水,这本是一个不应该出汗的季节,可以想象家属心里面的那种纠结,原本一个不愁吃喝的家庭,一夜间回到了解放前。算下来,给孩子买房子的钱款就达八十万余元,装修的费用,结婚宴席的费用,等等费用还没有考虑进去,已经达到近百万元之多。
在座的有人开玩笑的说:程序上,娘家人应该返回一些,这样你的损失会少一些。大哥苦笑地说道:为了孩子,为了他们未来的幸福,我们没想到这些,再说这个数目,并不是亲家希望达到的数目,已经很满足了,不指望回什么。
让我最觉得心痛的是大哥的那番话语,他说道:就咱这个经济水平,也可以说是中等经济水平了,但是,孩子的婚姻大事一旦摆上议程,自己原本的想法与做法,就不可能按自己的意愿来了,原来是每当季节下来新鲜小海鲜,还是其它应季食品,都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品尝,但是,现在自己的这种“嗜好”也随之改变,当看到下来的大樱桃,本应毫不犹豫地买上两斤给家人和我尝鲜,但是,十六元一斤的价格,让我望而却步。
在相亲的聚会上,大哥第一次表现得是那样地“谦恭”,这是家里面再三嘱咐的事情,娘家人就是说得再不好听,也不可表现出任何不满意的表情,亲家人的那位老人,跟他说:闺女从小就备受宠爱,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希望到你们家不可以亏待她。听到这里也只好迎着笑脸,装作一副很真诚的样子。
这位文学大腕,那还经历过如此“惨痛”的经历,他的真实表述,不仅仅感染了像我这样“丈人协会”的代表,让所有家里面有儿子的人瞠目结舌,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情景,谁也跑不掉,用大哥的话说:生男孩小时候,走到哪里都显摆,到了结婚的年龄,才知道男孩给家里面带来的“负担”,用俗语讲: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生女孩是招商银行。
我看到在座的几位男孩子的家长,都面部表情凝重地坐在那里,知道这种压力离他们越来越近、,我站起来说到:修行在个人,让儿子去骗一个媳妇回来,就没这些理道了。大哥歪了一下嘴,说到:等着瞧吧,谁都免不了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