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那写到哪(之一百六十)
(2011-08-01 06:40: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我这个人想问题,在一些时候与别人不一样,别人说我是想得复杂,其实,我知道这些复杂的背后是有着别人意识不到的角度,对于一个问题,大家都说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但是,真到了时候,更多的人愿意望好的方面去考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心里面一片阳光,而不像我在既有阳光普照的同时,也考虑是不是会过一会雷雨交加,因为自己总会从别人的表情与语言中听出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前些日子与文友们奔赴酒场,组织者是我非常好的兄弟,是一个极善良的的文人,他涉世不能说不深,毕竟年龄告诉我们相仿,但是,善良的本质与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他一贯愿意用自己善良的心去理解周围的世界和人,在接到他的“追随者和仰慕者”的热情邀请下,他自然也就想到了我们这些“穷文人”,大家欢喜悦雀跃。
其实,圈子里的这种聚会时经常的事情,大家愿意在一起是为了相互间谈话比较轻松,加之有共同的话题,所以聚在一起轻松自由,没有等级方面的制约,也没有利益方面的局限,所以大家几乎经常地聚在一起穷乐和,知道谁也不缺那一口酒喝菜,为的是一个氛围,也就是我们讲的“人气脉场”。
到那里以后,大家都满心欢喜地在那里说着,但是,我感觉中的那位“崇拜者”,绝非只是款待他的老师这样的简单,应该还有着他自己的想法,当然,自己知道现在的生意人面临的大环境不是很好,特别是开饭店的,更是心急如焚,大环境的经济不景气,直接影响就是小本生意的发展,可以看得出那位“崇拜者”的“言不由衷”,我便在私下里与朋友交流过这些,但是,他们又开始笑我的多虑。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自己经历的太多了,曾经有一个朋友开饭店,即便他有一个让人垂涎三尺的貌相,也有比较随和的性格,很想是阿庆嫂的做派,应该说最初的店面经营的还算可以,在这之后便渐渐进入了经营的艰难时期,在这时候她也用了类似的方式,把我们这些“潜在”客户,叫到一起,让大家继续支持和赏光。她比别人要好一点的是,她直白,不说是请客,而是找一个客户帮助买单。这个朋友就这样苦苦支撑了将近一年多,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歇业了,算下来投入与经营利润相加,打了一个平手,把自己的经历搭上了,用她自己的话:买了实践经验回来。
在一个朋友也是为了生计,想尽办法相处了一个很好的动议,自即便在闹市区里面开了饭店,那个饭店应该说有它的特色,我们也多次地到那里品尝特色的味道,不仅是我,圈子里的文化人,也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基地”,到那里看到四处摆放的艺术作品,就知道这位也是一个艺术爱好者,记得我也随着他们到那里一起欢歌笑语。
但是,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再好的东西,也会有够了的时候,就像爱情一样,自己找到的美如天仙的对象,原以为这一生中拥有这相的美貌妻子足以,岂不知,七年之痒的说法证实人“善变”的例证,美在时间的推移中变得模糊不清了,总觉得美又在自己的身外,就像吃一样东西吃多了的感觉一样,既感觉不出美味的存在,有的却是一种喜新厌旧。就在这样的心态下,朋友的饭店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们忘了常换常新的经营理念。
我们经常去的那个名为“万军国际大酒店”老板姓郭,几乎把我们当成了他的“最重要”的客户,几乎过不了几天,就会用他几乎是哀求的语气,让帮助他度过艰难,即使这样圈子里的很多人都说:真够了,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毕竟那是“少花钱,多办事”的地方。
而我们去的这个地方,坦诚地讲,不是我们消费水平去的地方,它是为那些商业精英准备的地方,动辄成千上万元的消费,确实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所以,大家也只能用观望的态度,用蹭饭的态度,到这里感受“有钱人”生活的内涵,坐在那里,听着老板的大倒苦水,听到他讲述价格是的那种轻松自如,别人不知道怎样去想,我知道,这语言的后面有一种类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味道,这种不易已经告诉大家了,用我的理解:大家都不宜,相互支持吧?
当我记录下这次活动的感觉时,想必有些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未必是这样的美好,这就是生活,在它的后面蕴含着许许多多我们看不懂的事情,不是我们看不懂,而是我们经历的太少,我们的天真,也正是别人可以利用的“机会”,用最简单的哪句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