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评后的遐想
(2010-11-26 00:11: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论道 |
按照程序,一年一度的考评总算结束了,要求职工总结一定写的简明扼要,自己在这一年中到底干了些什么,有了怎样的认识,还有那些不足,如何展望来年,即便自己三番五次的要求,听下来谈自己业绩的多,查找自己问题的少,至于来年的想法更是无人问津,感觉这些事情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
虽然知道这种考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从根本上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大家在相同的岗位上,论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都是不差上下,而评选优秀档次,却只能有一个人,这就无形当中给那些表现都差不了多少的人来说,肯定有了不利的影响,当然像我这样把先进不当成一回事的人除外,但是,我发现更多的人希望能得以确认。
记得当初,自己刚刚参加工作,到了年底,部门领导要求每个人写总结,特别强调要客观,尊重事实,自己当时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后来自己慢慢发现,一些人并没有干那么多的工作,却在总结中把自己写成了雷锋,到还好领导自由他们的感受,群众自有他们的看法,那些想尽办法当先进的人,总是失算。
好像这些年下来,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评比先进,当初的先进,除去有一个奖状以外,并没有什么奖金之类的刺激,即便那样,也是在激烈竞争中产生,相互间都不服气,时而还会发生一些事情,例如:举报个人如何如何不讲政治等等,那时候自己年轻,也不想这些事情,看老职工一般正经的样子,自己觉得好笑,可能自己从小就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就像我现在强调的那样,现如今未必评上的就是干得最好的,没评上的也不意味着他不够条件,只是优秀档次的有比例罢了。
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高级动物,从考评的角度去看,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间,把自己看得非常的高尚,总觉得自己干得十分的出色,都高于其他同事一样,其实,大家看得很清楚,无非就是按照要求,没出格而已,从工作的深层次角度,他无非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根本谈不上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不是我这个人叫枝,看看他们下班时的那种兴奋劲,和急不可耐的表情,就知道心里面到底想的是什么了。
这些年自己没当过几次先进,也并不影响我的进步,其实,上面的领导知道自己的习性,先进不意味着什么,特别你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人家卖命的给你干活,到头来遇到荣誉,去跟下属取争,有点不近人情,失去了领导的风范,评出手下的先进,就是你自己的先进,大家都跟你口是心非,出工不出力,那才是我最害怕的事情。
今年的考评,自己依然保持着去年的做法,将思想工作一略而过,将业务工作,让每一个部门长都能感到他们能力所在,剩下来的就是自我检查“欠缺”,也许这是手下最愿意听的事情,最初感觉将这些大家可能听不懂,到现在觉得应该让手下知道自己如何去看待自己的不足,同样是一个示范作用,从两分法的角度去考虑,一个人有多少有点,也有多少缺点,缺点是反衬优点的尺子。
今年自己总结了四大不足,其一,干工作的“闯进”明显减退,知道自己从现在开始“倒计时”,用平稳过渡的想法,来对付目前尚需领导的工作,对于发展的问题,自己已经不太注重了,而是更多地想到了,退下来以后自己应该干点什么,看到那些退下来的七品、八品芝麻官,难受成那样,知道他们没有很好地去过渡,他们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相矛盾,不然不会有这样大的失落感,也正是因为他树立给我的“榜样”,自己知道从现在开始,把权力要逐渐的开始“移交”,把“待遇”开始逐渐的淡忘,能自己干的事情,最好自己去干,别想着你的“便利”。
第二个不足,使自己一意孤行,与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不相吻合,即便是自己避免了经营上的风险,但是在领导那里人为你就是不讲政治,自己到现在就更不想去迎合谁了,只要在经营上能够避免风险,也就这样去做,至于他们的看法,自己依然我行我素,知道这种态度是不对的,但到了这个年纪也就无所谓了,让继任者去迎合他们把。
第三个不足,就是这些年自己下到基层调研工作少了,应付差事的东西多了,虽然目前面临着很多,继续调整的东西,但是自己也觉得如此以来,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就更远了,不去做,无非就是前进的步伐慢点,一旦去做,又会给一些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烦。
第四个不足,就是这两年业务的书看得少了,自己感兴趣的书刊多了,从与实俱进的角度去看,肯定从思想开始滑落,从讲政治的我,慢慢回落到真实的本我,而且自己感觉尚好,今年业务方面的文章一篇没写,倒是写了一百多万字的博文,感觉已经从思想上退休了。
领导听了以后,跟评委们说: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就这样吧!领导知道这样的人,目前的状态,是得了“离岗待退综合症”,不予理会,便能自己康复,说实话,看到领导这种态度,我有点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