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七十年代》有感(之十八)

(2010-11-08 05:56:3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在《七十年代》这部书中,看到了作家汤晓渡的回忆文章《1976:初恋败絮》,写了他七十年代中期进厂后,遇见了他老师的女儿小S,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恋情,以及因为他的工作不稳定,让姑娘家里面感觉前途渺茫,家庭会议决定不希望小S,继续与作者往来,当S如实地告诉作者的时候,作者几次找到他的父亲,但那个特殊的时代,女孩子是听大人的,最终他心仪的姑娘,没有争取到手。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了解像我们这些出生于五十年代人,曾经经历过的婚姻爱情的价值观,家长基本上成为了孩子婚姻的最终“裁判所”,而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首先是看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当然假如是国营大厂最好,在一个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上进心,是否有一技之长,电工、司机、木工、军人都是“优选对象”的人,也比较容易找到理想对象,当然个头、家庭的经济实力,也是考虑的范畴,但绝非像今天这样的摆在首当其冲。

 

作者的经历,与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非常的相像,所以自己是一气呵成看完了这篇东西,当时,一个合同制工人,人人自危,不仅社会价值观念,将这些人列为“二等公民”,在婚姻问题上,这也算是一个巨大的障碍,那时候的家庭,谁也不知道社会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完全落在大众化的认识标准之中。岂不知,人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小S的家人真的就从来没有想象到,这个倔强的小伙子会发展的如此的出息,成为了赫赫有名学者,这也是一种宿命。

 

我知道作者的这种语调,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嘲弄,但是,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一个现实情况,作为父母他们,看不到今后的事情,他们只为眼前的现实标准作为自己取舍,几乎没有人去想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更多地人是现实的,包括到今天依然如此。今天比过去好一点的是,自主的权力多了一些,干涉的东西少了一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新时代进入了开放的社会,并没有给爱情带来更深刻的理解,而是表现出一种更加不稳定的现实。

 

作家的性格是倔强的,他数次地找到女朋友的父亲,那个曾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也知道这是一个聪慧的孩子,也很欣赏他的灵气,但是,作为想要当他的女婿,就不会用成绩和聪慧来权衡这些了,一个进厂不久的合同制职工,一个连今后饭碗能否保住都不知道的年轻人,家人是不愿意冒这种危险,希望孩子能找一个比较踏实的,有稳定工作的男人结婚,即便他没有学生那样聪慧,即便长得也不如自己的学生,但是,看得见的利益,就是一种踏实的感觉,那就是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自己也为进入青春躁动期的朋友们出过力,虽然最终也与作者一样没有终成眷属,但是,那时的记忆至今没有忘记,遗憾的是我帮助过的那位朋友,已经远离我们,带着他最终的遗憾,永远的走了。但是,他当初找对象的时候,我却是深刻理解了这种门第观念带给朋友那种烦恼,女方家里面就嫌他没有一技之长,而且看他衣冠楚楚,就没有好印象,在那时候穿的朴素整洁,是留给大人好印象的一个方面,而我的那个朋友却正是一个“利索”人,他的女朋友非常的看好我的这位朋友,而女方家里面是坚决不同意,这样他俩人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在他们面临这种无法逾越的难题的时候,自然就想起了我,让我帮助做最后的努力,我一个人前往女方家里面,找到他们家里的大人,讲明了我的来意,表达了朋友内心里想到的那些理由,而自己的努力,最终也没有打动他们家人,这对热恋中的小情人,就这样无奈的分开了。有人会说,大人不同意,他们私奔不就得了,那是这样简单的事情,住房紧张、经济拮据,社会观念的重压,都让他们不得不向世俗低头。

 

最后他们都重新找了各自的对象,都满足了大人的审视标准,他们各自组建了家庭,生儿育女,但是,谁也不会想到的事,两家人最终的状况,确是大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现在他们双方家的老人,都长眠九泉之下,而他们的儿女,也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的朋友因病,早早的离开了我们。他最初的恋人找的那个对象,是一个酒徒,受尽了煎熬,最后离异,自己一直带着孩子,苦苦挣扎着。他的那个酒徒丈夫,在离异不久后,醉死在家中。

 

当然,这样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我不过只是列举了其中的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婚姻标准,成就了一些人,自然也伤害了一些人,我们无法说他们对与否,这就是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