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糟糕的哲学家》一书的两位作者从生活和性格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享誉中外的哲学家,最初自己很是不理解,但随着对作者阐述的角度和对哲学家的理论贡献的肯定,自己知道作者是用他自己理解的不同,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从他们刻意“开辟”的度去了解哲学大家。
该书的第二篇文章是写着著名哲学家阿瑟·叔本华的,作者体的题目为《阿瑟·书本华---让人讨厌的菩萨》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快步”走进这位哲人的身边,粗线条的了解这位哲人。
阿瑟·叔本华(1788至1860)是于21世纪有惊人联系的哲学家。在西方重要思想家中他是第一个没有试图证明上帝对人的态度是正确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想上帝。他第一个信仰印度教和佛教,是第一批反对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以来公认的身体/思想二元论的人。这些,当然还有别的因素使他让人吃惊地坦率承认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他说,性欲不仅是最热烈的,而且比其他任何的欲望都更强大。
叔本华还有一个优点:文笔清澈透明,诙谐风趣,一般没有哲学术语。他认为这些是艺术最重要的品质,所以他的著作是哲学以外的非专业人士阅读最多的,喜欢其著作的大家就有托尔斯泰、哈代、康拉德、普鲁斯特、托马斯·曼、贝克特等。
叔本华不仅是哲学界臭名昭著的厌恶人类者,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自己的家庭,而且是西方思想史上无人能比得厌女者,不知羞耻,自私自利,更吝啬、脾气更坏的反对派。
叔本华根本没有哲学家的心平气和,相反,他自己承认“不相信别人,容易发火,喜欢暴力,骄傲自大”。由于这样糟糕的性格,他终身未婚,整个成年时代都过着完全孤独的生活。整天担心被抢被骗,叔本华不相信任何人,首先就怀疑银行捣鬼。他总是要求银行职员把他大笔财产的利息每个星期送到他家里让他数一数。他把成堆的金币藏在自己的地窖中,红利券夹在日记或书中。如果他觉得女管家动了这些,或打扫了他的宝贝,就会劈头盖脸把她臭骂一通。每次去刮脸总是小心翼翼,担心人家突然决定割断他的喉咙。
叔本华认为:人生来就是要承受痛苦,痛苦来源于贪得无厌的个人欲望,痛苦可以通过湮灭个体和欲望及涅磐而终结。叔本华看出人类的痛苦来自人人都是个体存在的错误信念。
叔本华认为音乐不仅是艺术的最高级形式,而且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认为音乐“是真正的宇宙语言,到哪里都可以听懂”,是本体意志的直接表达。
我们无法相信表达开明、诚实、智慧的思想家竟然这么自私、忧郁、粗野。他对代女性,对待别人的态度别说哲学家,就是按普通人的标准,都会感到丢人。这些显然不能用命运不公、或疾病缠身来解释。叔本华有钱,身体也好,朋友很多,年轻的时候还很英俊,情绪好的话,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叔本华选择过隐居的生活,没有家庭,很多时候也没有情人。他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糟糕,在母亲的最后二十年中没有去看望过一次。他几乎没有任何朋友,尤其是在晚年成为自己时间表的奴隶以后。
这个勇猛的智慧先驱在其人生的最后二十七年中严格按照自己设定的规律生活,刻板严谨简直像罪犯一样。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不吃早饭,洗个澡后开始写作。到了中午就吹笛子———它吹得特别好但只是自我消遣。他的中午饭非常丰盛,进餐时间很长,虽然总是一个人在法兰克福最好的英国饭店,偶尔和聪明的外国人或军官交谈。饭后到图书馆看报纸,比较喜欢伦敦泰晤士报。接着带他喜欢的一条鬃毛狗散步。散步途中往往是独自一个人,常常自言自语。之后他会独自去看戏或音乐会,然后回家。就好像白天见了太多的人,所以在晚上十点睡觉之前叔本华拒绝所有不速之客。
叔本华认为:创造世界的人不是心地善良的人,而是从人类的痛苦中得到快乐的邪恶分子。
叔本华180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起初学医,后来学哲学。他大量阅读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对哲学如痴如醉。他大量阅读已经掌握的七种语言的著作———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