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传唤”到那里,同样是强制性地去参加,决非是我一个人,而是那些组织上认定必须接受教育的干部们都要去,不管你曾经是什么,也不管你有多大的学问,这种定时的接受教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形式,成为了你继续工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知道这种方式的实际意义可能无法去权衡,对于举办这些活动的人来说,受不受教育那时参加者的事情,办不办这件事情是组织上的事情,就这样沿袭下来,谁也没话说。
我并不惧怕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开会是一种休息,因为在开会的那一段时间里,你可以把那些本来令你头痛的事情暂时的忘掉,全神贯注地倾听与会领导的讲话内容,即便你对这些内容可能熟悉,也可能根本听不懂,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的身子是留在那里,你就是一个讲政治的人。虽然自己只字未记,但是我始终相信自己的记忆里,我会在这几天后的某一天里,很详细地将这次会议的大概内容传达到自己的手下,看到他们面无表情的样子,也就知道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是怎样地看我。
我不知道为何将廉政建设变成了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好像这项工作不抓,我们就会最终掉到泥潭里面一样,其实我觉得将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性工作来抓,是对我们这些数十年被一种理论体系影响的人来说是一种讽刺。为人民服务就是你的唯一宗旨,而清正廉洁则是这个宗旨里面的必需,为何要讲必须变成一种类似于晨钟暮鼓的一种形式。大家一直以来这些年里。且不说谁知道谁,就我们自己的感觉,像我们这样的八品芝麻官,再敲打就会打成脑震荡了,倒是一些应该打的人却在那里志高气昂。
我非常喜欢听我们大领导的讲话,不拘泥于稿子,假如是机关自己的人开会,他会讲得非常出彩,当然自己知道这是与他的渊博学识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讲课确实是一门艺术,不能说有水平的人就能讲得出来,这是一个综合艺术,不仅仅是心理和文化的巧妙结合,更是一个人的气质与能力的象征。我知道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大领导不成问题。
很多领导害怕说错话,秘书写给他那写“程式化”的文稿,他一字不辣的复述,听得没滋没味,因为里面没有自己的东西,完全像是一个复读机,当然这种人是大多数,像我们大领导这样敢于自己组织材料,按自己的内心理解去讲得是非常至少。因为这样会冒着非常大的危险,自己的政治敏锐性与自己理解的程度是不是在一个线上全然不知,就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我们在电视机里面看到的那些讲话就属于我形容为的复述。
主席台上面最初坐着的那三个人,自己熟悉两位,另一位是自己的一个兄弟非常的熟悉,前几天跟我提起过,后来近距离接触过一次,感觉还行。但是一旦改变了场所,改变了内容,这个人就变得让你“无法辨认”了,一脸严肃地坐在那里,不苟言笑,感觉像是出了什么大的事情,其实他自己心里面明白,什么事情也没有,只不过是官场上的一种需要的姿态而已,东北话叫“端架”,意思就是说他是一个不等同于你的领导。说实话私下里非常的可爱。
传达上级领导的讲话这是第一件事情,上面领导的讲话等传达到我们这里,基本上报纸和广播都讲了一个月了,现在的传达成为了纯粹的形式,因为这是工作的一种需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形式对于上面的领导,用了某一个广告俗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你做得多好,不过是在领导那里尚可而已。决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
接下来的领导就是我喜欢听得那个人,从古到今,引经据典,讲得是绘声绘色,时而会场里发出笑声,因为很多人觉得这种讲法很有趣,不同以往,有新意,有内容,自然听起来就觉得不一般。领导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讲了上级组织要求克服目前存在的那几种现象的存在,一个是庸字,平庸,不思进取是干部队伍里的一大弊端,没有向上的动力,就不会有领导满意的工作状态,我看平庸就是混同于一般的百姓,就无法彰显“先进性”。在一个字就是懒字,懒,说白了就是没激情的表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这是上级领导要求与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工作态度,而现状来看,懒成为了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像常人说得那样,谁干得多,谁犯的错也多。在一个就是“散”字,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向心力,人心散,不团结,想自己的事情,无法形成合力。在讲到这三种现象和对其进行了注释以后,领导给开出了“药方”,从六个方面进行入手,防范和克服庸、懒、散的现状。
会终于散了,往回走的路上,自己在想领导总结出来的庸、懒、散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只有在机关里才有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我们这些“经营单位”根本没有这种庸、懒、散的资格,那句话说得准确:“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现实就这样残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