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自己住在小城的西边,家门正对这就是青岛最初的标志性符号小青岛上面的灯塔,出门过了马路就是海边,在往西看去就是青岛著名风景游览点栈桥,夕阳下的栈桥和大海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那种美轮美奂的景象至今可在记忆的深处。
虽然在三十年前,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小城最好的地点之一,算是闹市区的一部分,毕竟徒步走到最繁华的商业区中山路,也就是十分钟的路程,而且在海边上,很多人为我们居住的地方羡慕不已,但是自己从小住在那里也没觉得有什么更好的地方,后来知道这就是人们常形容的熟视无睹。
小时候住得离海边近,最大的好处就是游泳方便,在家里面换好了游泳裤衩,在满潮的情况下,海边的堤坝成为了我们儿时的跳水台,自己学会“扎猛子”(学名:跳水)就是在那里,虽然自己离第一海水浴场和第六海水浴场不远,但是海边上的便利条件,还是更吸引我们这些“疯玩”的孩子,几乎是夏天假期里,只要是满潮整个堤坝就是孩子们的天堂,那时即不考虑鲨鱼的侵袭,更没想到海水的污染问题,感觉那会的海水非常的清澈,虽然离我们不远处就有污水排放口。
说实话,即便住的地脚让人羡慕,但是自己还是对东边的地方有着一种天生的向往,取决于什么?现在想想是那里幽静的环境吸引着我,小学到中学每年往东走有几次,清明节到位于湛山脚下的烈士公墓,那会还没有大规模改造,烈士公墓与太平山上的公墓几乎是连着,沿着崎岖的山路,你会有一种进入森林的感觉,在幽静里参杂这一点点恐怖,毕竟自己对公墓之类的都有一种天然的惧怕,也许是听鬼的故事太多了,而鬼都是出没于公墓周围。
在一个就是春秋两季的运动会,在我们俗称的第一体育场里面,在那里开运动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到中山公园里面去游览,至于公园对孩子有着什么样的魅力,现在自己是想不起来了,但每当听说要去中山公园都会有一种激动,可能使那里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使那里的动物在吸引着孩子们的那种天生对动物的兴致。
对公园的向往一种影响到自己结婚以后得很长时间,自己每当周末都会劝自己的家属和孩子,跑到公园里面的草皮上静静地趟一趟,在那里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想自己的事情,闻着大自然中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感受绿草带给你的温柔,孩子在那里欢快的乱跑,人成为了无拘无束的动物,回归了人的本性。
参加工作以后,自己彻底的告别了西部,实现了自己想往东部的梦想,在那里自己感受着东部疗养区周围的情景与景色。遗憾的是我们的城市发展的速度几乎没有多少年就使我们最初的城市面目全非,城市扩张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居住的地方成为了城市的中心,幽静依然,景色却不敢恭维,绿色被耸立的楼宇而代替,绿色森林被水泥森林所替代。
也就在这时我们的单位又从东部移师到了西部曾经的文化政治中心的位置,人们说这里是城市遗忘的角落,而我却没有这种以往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一种“万幸”,喧闹从这里往东迁移了十公里以外,我们成为了老城市中的一块“宝地”。没想到的这种遗忘却起到了“因祸得福”的效果,朋友说:你现在居住在我们小城历史积淀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这是一种福分。
在上班的路途上,在徒步穿越东西部结合部的时候,你感受了自己儿时不曾感受的那些东西,在新城里你可以找到妖艳与繁华,你可以找到与水泥森林般的冷漠与浮躁,感觉没有根基的新。而在这个看似落魄的西部,你会有一种曾经拥有的充实和厚重,即便这里也许记述过耻辱和无奈,但是这里的很多景致都是记述历史的佐证,虽然感觉像耄耋老人,但它依然是精神矍铄,他会告诉你很多你不曾知道的历史故事。
到了自己这样的年龄,儿时曾经的那些憧憬,已经在自己生活的现实中得以实现,感觉并没有想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幸福,倒是发现自己曾经感觉落伍的很多事情,显得越来越有了他的生命力,例如这个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遗留下来的历史的曾经和民风民俗,这倒是我们渴望了解和知道的事情。方位感没有了,新和老也无所谓了,感兴趣的是留下美好回忆的曾经,以及这个城市历史留给我们的未解之谜,这不会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