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那个人是七八年以前的事情,感觉这个人对工作的狂热一点也不小于我,更让我吃惊的事,他比我年轻了十多岁,按理说本不应该便显得那样成熟,但他在你面前,他递给你的那张名片上赫然写着某局长。
当然我知道称呼位局长并不意味着他的权利有多大,中国人喜好虚荣,原本可以直呼其名的事情,非要把职务先叫上,叫一声局长可能对心理满足有着巨大的作用,或许这样的叫法能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所以大家一哄而上都跟着叫,被叫的那位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欣然首领,那天听不到称呼职务还真的优点恼火。
我认识的那个小局长算下来也就是一个副科级,那时候每每来到我这里,总给人感觉一般正经,穿戴着板板整整,可以说是西装革履,有点像访问团的接见时的要求,显得很正式,当然也显得很精神,加上年轻帅气,给人的感觉不错,自己始终在想这样一个帅气的小伙子,风风火火在社会上打拼,那天遇到一个女贼,他可要注意喽。
其实现在想象,他的这种做法与我们年轻时没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服饰上的讲究,而我们哪会没有这种讲究的条件,当然自己知道干净利索,精神抖擞对联系业务有着很好的效果,看一个人穿戴和精神面貌就能大体了解这个人能不能靠得住,能不能与他们交往。并不是自己是老油条,这些年来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感觉出了这些事情。
他对工作那份热情和执著,让我从心里接受了这个年轻人,当然自己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们没有很细致深入的在业务上合作过,能够“达边”的业务也作了一些,感觉他做事与他的表述基本上是一致的,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品行还可以,也就这样的交往了下来。自己比他要大十七八岁有余,但是年龄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往,倒是自己觉得有一个年轻的朋友是一件好事情,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一种气质和观念,也正是映衬自己做事方法的区别所在的最好参照物。
也许那个时候正是他需要显示自己,或者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作为那个系统的年轻人,又是后备干部的小子,自然不能让领导失望,把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最先成为了哪个单位的副手,没有两年他便成为了哪个单位里的一把手。当他坐在我的办公室里面,用得意的微笑来讲述自己的“光辉历史”的时候,我知道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膨胀已经开始了。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昨天看来是一个非常不做的差事,很可能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会变化的面目全非,从山顶跌到低谷,我认识的那个小伙子的单位就是这样,最初占了计划经济的光,市场还尚可,利润也尚可,所以业绩始终在各部门里领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现代通信的迅猛发照,传统的那些业务受到了剧烈的冲击,最初的业绩也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让人心惊胆颤。
在后来我们见面谈得更多的不再是合作的问题,是推销他们系统业务的问题,包罗万象,无所不能,自己想象这些业务有一些还真的能够帮他一下,也就在这种“小打小闹”的合作下,慢慢地走了过来。
现如今,他与我相比依然年轻,但是我已经感受不到他那曾经似火般燃烧的工作热情了,板板整整不复存在,那一脸严肃让你想去猜想,也不是沉稳,也不是低调,更不是老城,感觉是一种身心疲惫,或许是对自己事业的巨大失望。在谈到工作的时候,他更愿意谈到“夕阳产业”,他把曾经最热衷的事业确定为“夕阳产业”,从他说的这些说里面,我知道他已经看透了自己从事工作的未来发展动向了。
对自己事业的忧心忡忡可以理解,但是,我发现他试图在调转方向,去寻求新的事业的发展方向,而这个方向在我来看是一种危险的选择,虽然这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我们称之为“直销”的行业,也感觉出他被洗过脑子,坐在这里他更多地是谈他推销的产品,讲的是神乎其神。可是他忘记一点,我是对这方面从来都不去像他那样认识,吹得越响,问题肯定越多。他带来的产品堆放在我的桌子上,看到那些物品自己在想,变化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声无息,我们无法去说谁对谁错,更没有理由去要求他们如何去做,相信他们选择是一种无奈,毕竟是为了生存。但是,我们所选择的一定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在不损害外人的基础上,合法经营,勤劳致富。
他的产品我买下了,算是对他这些年里的热情的报答,看着他高兴地走了,再看看这些自己永远不会用上的用品,心里面不舒服,知道自己不是圣人,不仅如此,好像对这个人的感觉也开始有些模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