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家与大洋彼岸的女儿网上聊天,她告诉我:“他的房东原准备用热情的方式对待一个来自中国内陆的专科女学生,并跟女儿说:我会每天开车送她上学,会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对待她,你认为怎样?”女儿回答:“你是一个好人。”看着他忙里忙外的准备着新“女儿”的到来,感觉孩子多少有点嫉妒。
但是,当这位“家长”把所有接待工作都做完以后,那位小姑娘却打来电话,直白地告诉她的“家长”,她不愿意住在一个同性恋的家里,所以取消租住的申请,用女儿的话说,看来对房东的打击不小,一片赤诚换来了如此的结果。
说实话自己也感觉小姑娘有点过分,但是我们又不能不从女孩子家人的思维模式考虑,毕竟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与他们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中国传统的东西虽然对年轻人已经影响不是很大了,但是中国传统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当中,年轻人或多或少地已经被灌输进这种传统。
我不是同性恋的支持者,自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情感的“扭曲”,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用宽容的方式来看待这些问题,也有一部分人跟进,当然也有向李银河这样的支持者,情感的选择对象我们无权干涉,即是同性恋被一些人认为是更高范畴内的一种感情,但是自己才学疏浅,现还无法理解这种“超凡脱俗”的情感。
最初,自己对孩子选择这样一个家庭自己也有担心,用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感觉那就是一种变态,但是,随后在与她的交谈中,孩子讲了这个家庭里成员的特点,让我打消了曾有的担心,那家人看似不伦不类,但是他们已经一起居住了许多年了,大家相处得非常的好,而且两家人的亲戚彼此走动非常的勤。
孩子告诉我,他们这几天又要回老家看望,希望带着孩子一起前往,他们已经把女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而且将孩子主动介绍给左邻右舍,这样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对她的英语水平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由于孩子功课太忙,谢绝了他们的邀请,他们把家交给了孩子看管。
地域的不同,文化修养的不同,造成了认识上的不同,也许在价值观念上也会有较大的不同,通过与女儿的交谈,我们发现像这样一个家庭,在我们的感觉中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在那里却是那样的和谐和平静,大家没有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待这些,大家觉得这一切在正常不过了,爱超越了男女。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的表现用女儿的话来说:“非常的绅士,非常的负责人,非常富有爱心。”
也许我们在想,像这样的家庭将来老了会怎样?没有儿女谁去给他们处理后事?其实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感觉,独生子女的出现,以至发展到今天,老龄化的飞速呈现已经让我们感到依靠子女已经是一件即不现实,又不可能的事情,养老福利机构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养老院是我们必须选择的一个去处,当然你自己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就是另当别论了。更何况大洋彼岸的那边的福利待遇让他们不需要为这些去痛苦的思考。
女儿告诉我:“在这边,感觉他们的空闲时间太多了,而且没有工作压力,她的房东是一个公务员,是研究法律的一个‘机关单位’,不仅享有高工资搞福利,而且感觉到他们的工作有自己说了算似的,大部分时间在家里面度过,就是上班也总会见到他用各种理由懒在家中,生活给人的感觉就是悠哉悠哉。
不过说实话,女儿长期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同样也会给她带来一些影响,例如孩子看到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感觉是优哉游哉,她便对两性挚爱的必然产生了疑虑,可以听得出来,她对房东的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的,也许这就是当家长最害怕的事情,现在家里面掌柜的有意识地问她找男朋友的事情,她便直白告诉掌柜的:“现在不想给自己找累,看看房东不是生活得很惬意吗?”这也许就是耳濡目染的结果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