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感受(之七)

(2009-09-30 00:50:3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看完《渴望生活———梵高传》的第四卷题为“纽恩南”以后,给我的感觉像是真正在阅读一本西方古典爱情小说的感觉,在这卷里面作者着重写了梵高遇到的又一次爱情,以及宗教势力强加给他的一个莫名其妙“婚姻”,这让梵高不得不再一次离开自己深深眷恋的家乡。

    梵高回到了自己父母身边,在父母的精心护理下梵高虚弱的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梵高到现在知道他作为家里面的一个“负担”以他性格中无法改变的那些想法与家里面的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些不同也是制造矛盾的一个因由,大家都心照不宣,谁也不想引起对方的不高兴,所以在一种违背大家本身意愿的环境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精神的劳累。

    梵高为了能让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保持的长一些,他从虚弱中恢复过来以后,又开始了他的野外写生的工作,没有了生存的压力,每天背着画夹在家乡的不同地点做着自己喜欢做的素描工作。即便他回到家乡不被家乡人理解,更何况她又有如此之多的“绯闻”,让那些笃信基督教的人们把它当成了“另类”敬而远之。

    经受过各种打击的梵高,对家乡人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友好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毕竟他们没有伤害到她什么事情,而且他在日后与农民和手工业作坊里的百姓交往以后,那些人发现梵高并不是向人们传得那样的恶毒,梵高对艺术的那种执著,经历了那么多坎坷,在关键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那种果断和沉稳都让大家对这样一个人刮目相看,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认可这位看似怪异的“外乡人”。

    就在梵高每天到野外写生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自己在野外写生一直有一个陌生的人尾随着他,这种情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梵高发现这是一个神秘的女人,出于好奇他一直没有对她采取行动,当然这最主要的是他一旦开始工作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原本想到的事情在创作的过程中遗忘。

    最终有一天他发现跟踪他的那位女性就住在他家附近,回到家中她有意识地问自己的母亲,隔壁家是那位住在这里,母亲告诉他:“是毕奇曼家族。”而且还告诉他在这个家族里只有他的四个女儿和她们的母亲,父亲早就死了,但是感觉这个家里非常的有钱。心里有了底的梵高并没有继续采取什么措施,任凭这为家族女性每天暗中个随着他。

    而这位女性也是越来越大胆的主动去靠近梵高,梵高这时表现出一种大度,请这位孤独寂寞的女人靠近自己,后来他知道这位四十岁的老姑娘名叫玛高特,是毕奇曼家族里最小的一个成员,在他们家里四个女儿都是单身,都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她们不缺钱,唯一缺的就是一段美好的爱情的经历,而玛高特尾随梵高也正是他希望得到的一次爱情体验。

    在接近梵高以后,玛高特表现出来的热情和亢奋可想而知,虽然玛高特大了梵高将近十岁,但是玛高特表现出来的那种执著和理智,让渴望爱情的梵高逐渐地爱上了这位老姑娘,他们的接触也给他们居住的小村带来了不小的震动,随着他们之间交往的时间延续,他们越发感觉相互间越来越难舍难分,他们两人谈到了结婚的问题,但是顾虑重重的玛高特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绝非会是一帆风顺,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各自回家去征求各自家里面的意见。

    梵高的父母听自己孩子告诉他们想去玛高特为妻,家里人感觉这种决定比较突兀,一起劝慰梵高证明这种决定不合时宜。梵高家里面的反对意见假如上属梵高承受之内的事情,那么玛高特加里面的战火几乎到了白热化。当梵高再一次见到他心爱的玛高特时,梵高发现了为了赢得爱情被折磨得面容焦脆的玛高特,梵高自认为面对爱情他会承担起这一切,他主动要求到玛高特家里面去说服他们家里人同意他们接运的要求,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发现梵高的那种冲动,在爱情面前他同样又忘记了自己的现状,她到了玛高特家中让她的另外三个老姑娘群起而攻之,很快梵高就败下阵来,道理很简单梵高用什么去养活这样一个大家闺秀,梵高举出的理由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的可笑,在梵高不能自食其力的时候不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后来梵高再一次的登门劝说,梵高发现自己确实不是他们的对手,他竟无法用自己最充分的理由来打动他们,梵高感觉这几个老姑娘已经是不可救药,自己也从此败下阵来。

    玛高特亲眼看到了眼前发生的一切,她即想与梵高私奔,但有碍于她传统家族的名声和自己现有的富裕生活环境,她在这其中犹豫徘徊,而真心爱着她的梵高曾多次劝她跟着梵高私奔,但是每一次劝慰都没有作用,看着一天天憔悴的玛高特,梵高也是心痛不已,但是最终也改变不了什么。也就是在这时玛高特经历了这种爱情的挫折后,当这梵高的面自杀未遂,后来经抢救后被送往另外一个地方去修养,玛高特家人把自己妹妹的自杀完全怪罪到梵高的身上,家乡的人们原本对梵高逐渐恢复的名声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可笑的是梵高在家乡里认识了老实巴交的农民德格鲁特,梵高经常到他家里去画素描,德格利特有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女儿斯蒂恩,在梵高到他家里画素描的不长时间里,村子里的天主教长老找到了梵高,要求他尽快与德格鲁特的女儿成亲,洗脱自己的罪名。莫名其妙的梵高问教长为何要与斯蒂恩结婚,教长鄙视地告诉他:斯蒂恩怀孕了,大家一致认为你是罪魁祸首。梵高知道自己无论怎样去解释,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毫无意义了,先入为见已经成为了家乡人看待他惯用的判断手法,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离开。其实,导致斯蒂恩怀孕的并不是梵高,而是天主教堂里的一个年轻的牧师。

    也就在这时,梵高的父亲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不幸身亡,父亲的死让她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孤独的位置,她的妹妹们对她几乎是完全的不理解,也不希望他继续在这里呆下去来影响他们的生活,百般无奈之下梵高起身到巴黎,去找自己最亲的弟弟,在那里实现自己成为出色艺术家的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