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感受(之六)

(2009-09-29 06:17:2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梵高有这样好的一个家庭,论影响力和财力都在荷兰有着很好的声誉,但是,在这个家庭里面却出现了一个一生穷困潦倒的梵高,这也许是这个名望家族里的一个特例。

    在与朋友交换对梵高的看法时,更多的人认为他是一个疯子,无论他的绘画在他去世以后成为了大家追捧的艺术珍品,但是这种荣誉似乎来得有些太晚。当然我还没有最后看完这部传记,这种感觉似乎下得有点早,但是每每看到这位献身艺术的伟大画家,经常面临生活的窘地时,心里面真的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上苍对他太刻薄了,让他经受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即使是这样他对艺术的追求没有改变,我想这就是能够吸引大家的地方,我对他的敬意也可能出自这里,在艰难的处境绝不动摇他对艺术的那份执著,即使他同任何一个艺术家一样,希望自己能够一天天好起来,能够被社会和同行们认可,能够真正的达到自食其力的效果,但是现实却让他被受煎熬。

    梵高带着对艺术的理想和追求来到了海牙,在那里他租下了一个房子,布置了他一生当中第一个画室,他的老师安东·毛威伸出援手,借给他一部分钱,让他把自己的画室和居室布置得更好一些,梵高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画室,可以在自己的画室里面临摹模特。但是,梵高初到海牙,以及他后来在海牙从事绘画的日子,在我的感觉里就从未走出窘迫的阴影,一直处在贫困交加的边缘,生活的所需完全依靠弟弟提奥的赞助。

    说实话,梵高的生活窘迫别人不相信,我是绝对的相信,在我们的周围就曾经感受过文人和艺术家过着的最窘迫的日子,感觉比梵高过的还要差,梵高有着一个富足的家庭,有一个卓有成就的画商弟弟,而小城的那些曾经蒙受煎熬的文人和艺术家们,到头来几乎被逼疯了,有的干脆选择了解脱。

    都说这个社会养一个艺术家或者文人算什么,但是真正需要周围人伸出援手时,发现那些艺术家的身边空空荡荡,更多的人自顾不暇,而那些肥得流油的人却表现出他们最吝啬的一面,他们对艺术家们的窘象熟视无睹,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大家都知道他们从手指缝里露出的那一点点,也足够那些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和文人摆脱苦难,但是,他们麻木不仁,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贫困的艺术家倒下。

    我在《渴望生活———梵高传》中同样看到了类似的景象,当梵高百般无奈地去祈求一点零钱用于生活必须时,那些人却表现是一个高傲和蔑视,他们不了解艺术家所处的现状,他们认为搞艺术是一种自命不凡的表现,是一种错误的选择,选择错了受穷就应该是必然。这种混蛋的逻辑一直延用到现在。

    在第三卷里面除去写了梵高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外,也写了他由于自己的耿直和对事情的理解不同,将梵高周围的朋友和画商全都给得罪了,这里除去对艺术观点上的不同,或者是其它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源于梵高收留了一个曾经是妓女的人在他家里面居住,这个女人叫克里斯汀,在梵高眼里最初的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也许是梵高太寂寞了,当她在酒馆里遇见了她,之后他们不断的往来,克里斯汀的那种朴实吸引着梵高,而处于恋爱当中的克里斯汀又表现出她善良的一面,在梵高因饥饿快要不行的时候,是她伸出援手帮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梵高曾经非常认真地考虑过娶这位妇女为妻。最后还是听了他弟弟的建议,等到自己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再举行仪式。

    这段爱情并不会长久的原因非常的简单,当大家从激情中清醒以后,摆在大家面前问题十分现实,如何生存?克里斯汀不仅有自己的母亲,而且还养着几个也不知道爸爸是谁的孩子,他们都张着口等着吃饭,而梵高除去吃饭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艺术创作,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他,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养这么一些人。克里斯汀也看出了问题最终的现实,她又回到了从前的那种玩世不恭的状态,重操旧业,根本不再理会梵高提出的要求,这段爱情就这样自生自灭。

    作品结尾处,梵高离开了海牙,他想起了自己的家,想起了慈祥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他毅然决然的决定回家乡,他渴望家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