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渴望生活———梵高传》感受(之八)

(2009-10-01 07:45: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渴望生活———梵高传》一书中的第五卷是写了梵高离开故乡来到了巴黎期间的事情,在巴黎的这段时间对于梵高来说,这是他对自己绘画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在这里他看到了印象派绘画大师们的精品,梵高从他们的绘画作品中了解了非常之多的东西,这些有特点的绘画技巧让梵高的画风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他还结识了那个时期里的一些伟大的画家,下面我将他们的感受和对话引用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了解影响梵高的那些作家的观点,以及反高本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得出的观点。

    “他领悟了使绘画发生如此彻底改革的一个简单方法。这些画家使他们的画上充满了空气!正是这有生命的、流动的、充实的空气,对画面中的物体起了作用!梵高明白,在学院派看来,空气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块空白的空间,他们只能把生硬的、固定的物体放到这个空间里。”

    “梵高醒悟到,绘画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照相机和院士们会制造精确的复制品;画家们则要按照他们自己的性情,透过他们作画时所置身在内的、被太阳照亮的空气去观察一切。这些人简直像是开创了一门全新的艺术。”这两段表述示范高来到巴黎后,在他弟弟的画廊里面看到画家们新的表现手法以后给他的那种震撼,以及他自己的感悟。

    这段文字是梵高与他弟弟对话时,弟弟提奥对梵高说的,他感慨地对梵高说到:“你全都搞对了……除了你的光和色彩。从你在博里纳日拿起铅笔开始绘画的那一天起,你就是个印象派啦。看看你的素描!看看你的线条!看看你的画法!在马奈之前,从来不曾有人像这样画的。看看你的线条!你几乎从来没有明确画过一道线。看看你的那些人物棉布、树林和在田野上的人物形象!它们全是你的印象。它们粗糙、不完整。是按照你自己的个性整理过的。这就是所谓的印象派。也就是说,不像其他任何人一样地画,不当任何条条框框的奴隶。你属于你所在的时代,温森特(梵高),而且不论你喜欢不喜欢,你都是个印象派了。”

    梵高认识了瘸腿画家劳特累克,这是劳特累克对梵高讲述的个人感受,就画人体素描而言,他说:“噢,我是画农民的,在我看来这些女人也是农民(他指的是他临摹的那些女模特)。她们可以说是肉体的园丁。土地和肉体,它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是吗?人的肉体必须经过耕耘才能产生活力。”

    在巴黎梵高听到和见到各色的画家,让他感觉最有戏剧性的是高更这位杰出的画家,本应是一个拥有富足生活的他,每年在股票交易所里工作的薪水有三万法郎,在他没有介入到绘画的行列中,他是富有的,他的家人是幸福的,然而一次巧遇著名画家马奈,将自己的画给马奈看,这一事件却成为了他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作者是这样写的:“有一次,他(高更)拿着一幅画给马奈看,后者告诉他那幅画画得非常好。‘噢’高更答道,‘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呀!’‘啊,不,’马奈说,‘没有什么业余爱好者,有的只是那些画蹩脚作品的人而已。’这一席话把高更说的像饮了烈性酒一样,从此就头脑发热,无法自制了。他放弃了交易所的工作,同家人到鲁昂靠积蓄过了一年。后来,他把老婆孩子送到了斯特哥尔摩的岳父家,从此以后便靠东挪西借过日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性格悲剧。当然,我们无法理解艺术家的想法,单纯从高更这种选择来说,我们用世俗的生活标准看来是有些得不偿失。在本书的结尾处我们看到了窘迫的高更与几乎神经质的反告他们的那种状况,无不为之惋惜。

    当然,我们上面谈得高更或梵高都是从生活的层面上去评判,对于这些画家他们的艺术创作与探索对于西方绘画的贡献不能否认,他们被后人是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本卷中就有梵高对高更绘画的评判,作者是这样写道:“他看到的是杂乱无章的一堆充满阳光的画:树木、呈现出那个植物学家都没见过的那种模样;动物,即使邱维埃(法国博物学家)也会感到意外;人,那只有高更一人画得出来;大海,那是火山中涌出的岩浆;天空,那可不是上帝居住的天堂。这些画上,有的画着笨拙难堪的土著居民,天真纯朴的眼睛中隐含着无限的奥秘;还有用火焰般的粉色、紫色和富于颤动感的红色的梦幻的画面以及纯装饰性的风景,画面上的野生动植物洋溢着太阳的炙热和光辉。”

    在梵高身边的另一位画家修拉在与他们的讨论中讲出了自己对绘画的认识,他说:“很好,画家应当学会描绘的并非是一件东西,而是东西的本质。当艺术家画马时,那不应是你可以在街上认出来的一匹个别的马。照相机可以拍照,而我们必须超越这个之上。当我们画出一匹马时,什么才是我们应当捕捉的呢?梵高先生?那就是柏拉图纳中对马的理解,一匹马的外在的精神。而当我们画一个男人时,他不应该是个门卫,也不必连鼻子上的瘊子都画出来,而应当是男人气的总和,是一切男人的精神本质。”

    下面这两段话是当时的法国作家左拉说的,当左拉知道梵高曾经在煤矿里传过道,而且在那里留有很好的名声,他对梵高说:“你在那儿所努力完成的事业是值得做的。你只不过是选错了手段。宗教决不会给人解决任何问题。只有精神上怯懦的人,才相信这种关于来世幸福的许诺,而甘心忍受此生的痛苦。”左拉接着说道:“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认为你的画也是不道德的,亨利。公众无法理解,艺术是不能用道德标准来评判的。艺术是超道德的,生活亦是如此。……普通人脑是按二元论的方法进行思考的,明与暗、甜与酸、善与恶。在自然中这种二元论是不存在的。世上既无善也无恶,只有存在和行动。我们描绘动作时就是在描绘生活;我们咒骂这个动作(例如堕落或者因辉)时,我们就陷入到主观偏见之中了。”

    左拉接着说:“一切真实的东西,不管其表面看起来多么丑,都是美德;我们接受大自然的一切,不得有任何否定;我们相信,触目得真是比漂亮的谎言要美,泥土之中比巴黎的所有沙龙中有更多的富于诗意的东西;我们认为痛苦是有意的,因为在一切人类情感中它是最为深刻的;我们把性格看得比丑陋更重要,把痛苦看得比漂亮更重要,把赤裸裸的严酷现实看得比法国全部财富的价值更高。我们全盘接受生活,无需在道德上加以评断。我们认为娼妓和伯爵夫人,看门人和将军,农民和内阁部长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全都符合自然要求,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本卷的最后写了梵高对巴黎沙龙里的画家所追求的那种理想,他产生了不同的感觉,他认为自己不是一个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这里浪费了太多绘画的时间,他要离开这里,他自己坚信自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他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一个用他自己审美角度下的世界。他的离开是为了他所追求的一种必然,还是他多揣命运中的必然,但是在后面我们发现梵高确实开始“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