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7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去走走

(2009-05-11 06:49:55)
分类: 职场论道
  昨天同仁从远方打来电话,问一下自己近来的情况,而且管我要现阶段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的相关材料,从电话那边可以听到他那种百般无奈的声调,面对形式主义的必需,我们又有什么办法,认认真真跟着去做就是了,但是总感觉心里不知为什么堵得慌。
  朋友要的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调查报告,自己还不知道还要写这样一个东西,对方笑着对我说:“你这个一贯喜欢调查研究的主,怎么没了狗精神?”无言,确实这几年考虑工作上的事情少了,特别是业务上的事情几乎不再去考虑,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那是上边的事情,与我无关自然就不会去多想喽。
  前些年自己还真的较了劲,非要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搞出点名堂,了解这项工作深层次的东西,走南闯北到了不少地方,了解了不少问题,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还真地认真写了考察报告,当然这些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自然到了上边便成为了闲置文字,泥牛入海,音信全无。
  想想单位生存到现在也得益于自己的东走西看,见了不少好的做法,看到了一些规避的事项,因地制宜改造了业务中的风险条款,这样在不断的调整中有了相对较为安全的环境,从这点看见多识广是一种必然。
  也许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时而脑子里会出现一些跳跃的信号,每次的外出都是这种信号强烈地推动的结果,其实自己也没想到将要得到是什么,走出去之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大家见面东扯葫芦西扯皮,大家胡聊一阵,在不经意的话语中得以启发,效果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收获的。
  其实出访与看书有很多的相象之处,都是在对话和阅读中找到同感,找到触类旁通的时机。当然更多的人喜欢用出访的形式来获得自己的灵感,毕竟这是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转载文字里,则需要有一个耐得住寂寞的定性。
  说了那么多,其实自己又有了想出去转转的想法。其实专业不是漫无边际的去转,而是到那几个有思想、会创新的地方去走一走,现在各地市的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办法也都不同,自然在低谷时期,他们都会出一些新招数,这些新招数就是我急于了解的东西。
  算下来这一线也不过是江南行,镇江是中国医改的实验城市,八年前到那里一起交谈,从他们的交流中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回到家以后一气呵成,将自己的方案设计了出来,接着带着方案到上海,找到我们的同仁,将自己的想法与方案交给了他们,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想法。
  从上海回来将自己的想法和调研报告,以及准备的各项资料一起交给了上级领导,在漫长的等待中,上海借鉴自己的方案先于我们开始试点,并且反响强烈,成为了上海工会组织维权的重点工作之一,市委市政府给与高度评价。再到上海学习的时候,他们已经总结出经验,而且继续在那里调整,而我们则成为了继他们之后的城市。
  这些事业的开办自己也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后几年我们的主要产品停办,各个城市办事处遭受重创,而我们因为开发了这项计划,而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顺利地走了过来,自己知道这是冥冥中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的神秘力量。得益于出访,得益于借鉴其他城市同行的不经意的说法。
  电话里与朋友说了自己想法,调查报告准备在出访以后再写,那边没有二话,就是两个字:欢迎。大家都知道这种走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而绝非像一些人感觉的那样,说是去游山玩水。讲实话那里的景点已经根本提不起我的兴致,我已经看了多少遍了,连那边的人都开玩笑地说:“我们不知道要带你去哪看一下,你都看过了。”这样才好,到那里谈事情,吃完饭就走,一天一个地方,绝对是来去匆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