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涯
(2009-04-09 05:37:40)分类: 感悟生活 |
星期六晚上,借着酒劲,早早地倒在了床上,半夜时分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与一帮子朋友正在那里踢足球,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在我们一帮的队员中竟然发现离我们远去将近十多年的朋友魏博厚先生,而且在那里踢得很尽兴,我们一起向对方球门发起进攻,不知是谁给我传了一个高点球,自己竟然飞身来做了一个倒勾的动作,球感觉是踢偏了(这符合我踢球的特点,仅次于国脚)。
也正是这个动作,让我从睡梦中惊醒,自己的腿真的抬了起来,而且把被子给踢到地上,自己感觉心脏在剧烈的跳动,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之后这种感觉逐渐的消失,自己从地上把被子捡了起来,重新进入梦乡。但是,之后再次做的梦都是一些怪异的梦,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似睡非睡,一直折腾到早晨。
醒来以后还真的没有把晚上做梦的事情再去回想,自己一上午趴在写字台前干自己的事情,可是过了十二点钟以后,从内心里有一种想出去的感觉,想起了昨天的梦,想起了梦中见到的魏博厚先生,这是不是朋友在那边思念我们了,托梦来告诉他们的意思。不是自己相信迷信,但凡这种事情出现,自己都会知道这是自己内心里曾经想过的事情再一次的浮现,是告知我应该去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
去年我曾经遇到过魏博厚的另一些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了一些魏博厚妻子和孩子的情况,听到他们的现状并不如意,心里面一直在想应该去看一下,尽自己微薄之力。但是这种想法至今也没有付诸实施,也许自己的梦就是告诉自己应该去实施了。
我真的不知道博厚妻子和孩子现在的经营场所,但是自己在去年的某一天,乘车路过一个地方,感觉是小城里的大连路一带,曾经见到过一个小门头房,上边挂着的店名牌子写着“博翰书屋”,自己在那时起就感觉这一定是魏博厚妻子和孩子开的店,为什么这样的肯定不知为什么,但是自己留下了印象。
自己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动力在催促我前往,从家里出来以后,直奔车站,离我们家不远处就有一路车通往那里,现代交通发达而且迅捷,自己上车以后发现还有空座位,便找了一个座坐下,看着沿路的风景。
汽车沿着“浓墨重彩”的沿海东部,逐渐地向回归原本的西部行进,所谓城市最大的变化无非是小城最引人注目的那些景点。要想改变全部感觉要二十年以上,这就是城市发展的“逐渐渗透”,也难怪那些执政者,都说把粉抹在脸蛋上,可能这就是他们无奈中的选择。
我从靠近那里的一个车站下来,凭着感觉漫步在那里,依稀记得在那里吃饭的地方,找到以后沿着它的反方向走,感觉自己看到过的那个书店就在不远处。真的有自己无意间的一个记忆,看似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到现在来看这种无疑并非如此,冥冥中这是指引你的一个方向,这种记忆有着它最终的使出。
当自己看到与想象中的名字一样的店名,心里有了一种欣慰,知道自己并没有忘记朋友,是内心的一种固有把我指引到这里。书店里面积很小,书籍排列得也很凌乱,一个中年妇女满脸疲惫的坐在那里,没有表情。她不是魏博厚的妻子,从陈列的书品上看也不像魏博厚卖书的风格,全是一些教学书籍。到这时自己知道,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从那个小店里出来,自己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那里的每一条路感觉都是陌生的,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看到的人也是陌生的,没有表情,自己同样也是。我在想,这是我居住的城市吗?这里在我的印象里一点点也没有,感觉是置身于其他的城市。
沿着自己也说不清通向哪里的一条石头路漫无目的的走着,最初自己的确定目标在这种错误的现实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魏博厚先生的那些朋友我没有他们的联系电话,既找不到他们,更找不到他的家人。
我们都说咫尺天涯,现在发生的这一切不正是验证这个成语最好的回答,我知道朋友在我的头顶上,即使我找不到他,还可以借着梦与他相聚,而他的家人真得无法去寻找,即使你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也只能打道回府,期待再次遇到魏博厚先生的那些朋友。回到家中看了一下表,在外游走的时间是三个钟头整。
也正是这个动作,让我从睡梦中惊醒,自己的腿真的抬了起来,而且把被子给踢到地上,自己感觉心脏在剧烈的跳动,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之后这种感觉逐渐的消失,自己从地上把被子捡了起来,重新进入梦乡。但是,之后再次做的梦都是一些怪异的梦,既有一种恐惧,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似睡非睡,一直折腾到早晨。
醒来以后还真的没有把晚上做梦的事情再去回想,自己一上午趴在写字台前干自己的事情,可是过了十二点钟以后,从内心里有一种想出去的感觉,想起了昨天的梦,想起了梦中见到的魏博厚先生,这是不是朋友在那边思念我们了,托梦来告诉他们的意思。不是自己相信迷信,但凡这种事情出现,自己都会知道这是自己内心里曾经想过的事情再一次的浮现,是告知我应该去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
去年我曾经遇到过魏博厚的另一些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了一些魏博厚妻子和孩子的情况,听到他们的现状并不如意,心里面一直在想应该去看一下,尽自己微薄之力。但是这种想法至今也没有付诸实施,也许自己的梦就是告诉自己应该去实施了。
我真的不知道博厚妻子和孩子现在的经营场所,但是自己在去年的某一天,乘车路过一个地方,感觉是小城里的大连路一带,曾经见到过一个小门头房,上边挂着的店名牌子写着“博翰书屋”,自己在那时起就感觉这一定是魏博厚妻子和孩子开的店,为什么这样的肯定不知为什么,但是自己留下了印象。
自己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动力在催促我前往,从家里出来以后,直奔车站,离我们家不远处就有一路车通往那里,现代交通发达而且迅捷,自己上车以后发现还有空座位,便找了一个座坐下,看着沿路的风景。
汽车沿着“浓墨重彩”的沿海东部,逐渐地向回归原本的西部行进,所谓城市最大的变化无非是小城最引人注目的那些景点。要想改变全部感觉要二十年以上,这就是城市发展的“逐渐渗透”,也难怪那些执政者,都说把粉抹在脸蛋上,可能这就是他们无奈中的选择。
我从靠近那里的一个车站下来,凭着感觉漫步在那里,依稀记得在那里吃饭的地方,找到以后沿着它的反方向走,感觉自己看到过的那个书店就在不远处。真的有自己无意间的一个记忆,看似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到现在来看这种无疑并非如此,冥冥中这是指引你的一个方向,这种记忆有着它最终的使出。
当自己看到与想象中的名字一样的店名,心里有了一种欣慰,知道自己并没有忘记朋友,是内心的一种固有把我指引到这里。书店里面积很小,书籍排列得也很凌乱,一个中年妇女满脸疲惫的坐在那里,没有表情。她不是魏博厚的妻子,从陈列的书品上看也不像魏博厚卖书的风格,全是一些教学书籍。到这时自己知道,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从那个小店里出来,自己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那里的每一条路感觉都是陌生的,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看到的人也是陌生的,没有表情,自己同样也是。我在想,这是我居住的城市吗?这里在我的印象里一点点也没有,感觉是置身于其他的城市。
沿着自己也说不清通向哪里的一条石头路漫无目的的走着,最初自己的确定目标在这种错误的现实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魏博厚先生的那些朋友我没有他们的联系电话,既找不到他们,更找不到他的家人。
我们都说咫尺天涯,现在发生的这一切不正是验证这个成语最好的回答,我知道朋友在我的头顶上,即使我找不到他,还可以借着梦与他相聚,而他的家人真得无法去寻找,即使你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也只能打道回府,期待再次遇到魏博厚先生的那些朋友。回到家中看了一下表,在外游走的时间是三个钟头整。